[發明專利]熱交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78859.3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74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勝谷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霍玉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提高了液體的溫度的升高性能的熱交換裝置。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具備:貯存部,該貯存部配置于進行熱交換的液體的循環路徑、且供該液體貯存;以及熱管,該熱管具有上述貯存部內的內部部分、以及上述貯存部外的外部部分,上述貯存部具備間隔壁,該間隔壁以能夠使上述液體流通的方式將上述貯存部的內部空間劃分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上述第一空間包括上述液體的流入部以及流出部,上述熱管的上述內部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二空間。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享有于2016年12月8日提交的名稱為“熱交換裝置”的日本專利申請2016-238767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交換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車輛的自動變速器中的機油的冷卻方式,已知使用機油冷卻器的方案。然而,存在如下問題:為了使機油向機油冷卻器循環而產生泵的動力損失,另外,為了確保配管空間而在布局方面存在制約。因此,提出了將熱管設置于油盤的冷卻方式(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在該方式中,與設置機油冷卻器的情況相比,存在如下優點:能夠降低泵的動力損失,另外,還不需要配管。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8156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7-09805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由于熱泵始終發揮熱交換作用,因此,存在冷態時的暖機運轉較花費時間的情況。換言之,存在如下問題:向適度油溫的升高性能較差。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了液體溫度的升高性能的熱交換裝置。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貯存部,該貯存部配置于進行熱交換的液體的循環路徑、且供該液體貯存;以及
熱管,該熱管具有上述貯存部內的內部部分、以及上述貯存部外的外部部分,
上述貯存部具備間隔壁,該間隔壁以能夠使上述液體流通的方式將上述貯存部的內部空間劃分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
上述第一空間包括上述液體的流入部和流出部,
上述熱管的上述內部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二空間。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提高了液體溫度的升高性能的熱交換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車輛的前部構造的俯視圖。
圖2(A)是熱交換裝置的說明圖,圖2(B)是表示貯存部的內部構造的立體圖。
圖3(A)及圖3(B)是圖2(A)的熱交換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4(A)及圖4(B)是其他例子的熱交換裝置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發明的應用例所涉及的車輛的前部構造1的俯視圖。該車輛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車輛的發動機室周圍的構造。前部構造1具備內燃機3、自動變速器4以及馬達單元5。作為一個例子,內燃機3為橫置的直列四缸發動機。自動變速器4例如為i-DCD(日本注冊商標)、且與內燃機3連接。馬達單元5與自動變速器4設置為一體、且具備電動馬達。由自動變速器4對內燃機3或馬達單元5的驅動力進行變速并傳遞給前輪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885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懸臂式聯軸支承傳動裝置
- 下一篇:一種齒輪上油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