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工業廢物制備水化硅酸鈣和磁性水滑石的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73595.2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202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宏森;丁慧賢;宋志偉;戰友;周思棟;楊德智;潘宇;劉寧;杜偉;吳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C01F7/00;C01B33/24;F23G7/00;F23G5/30;B01D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22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 工業 廢物 制備 水化 硅酸 磁性 滑石 設備 | ||
1.一種應用工業廢物制備水化硅酸鈣和磁性水滑石的設備,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白泥、高硫煤燃燒活化系統;第二部分為蒸餾系統;第三部分蒸餾提取系統;第四部分為提取分離系統; 第五部分合成及“三廢”處理系統;
第一部分為白泥、高硫煤燃燒活化系統:
白泥、高硫煤燃燒活化系統包括流化燃燒裝置(1-1)、白泥預熱裝置(1-2)、白泥煅燒裝置(1-3)和高溫煅燒裝置(1-4);
流化燃燒裝置(1-1)中流化燃燒室(1-1-1)側壁中下部分別設有高硫煤白泥混合物進料口(1-1-2)和流化燃燒室白泥進料口(1-1-3),側壁上部設有煙氣排放口(1-1-4)和過熱器(1-1-5),流化燃燒室(1-1-1)下部的空氣分布管(1-1-6)與第一風機(1-1-7)相連,流化燃燒室(1-1-1)底部設有第一出料口(1-1-8);
白泥預熱裝置(1-2)設有白泥氣固混合器(1-2-1)和白泥運送器(1-2-2);白泥運送器(1-2-2)上部設有白泥預熱進料口(1-2-11);白泥氣固混合器(1-2-1)水平中軸線上設有帶有螺旋推進片(1-2-3)的第一轉動軸(1-2-4);白泥氣固混合器(1-2-1)沿著螺旋推進片(1-2-3)推進方向依次設有與白泥運送器(1-2-2)相連接的第一開口(1-2-5)、通過管路與煙氣排放口(1-1-4)相連接的第二開口(1-2-6)和通過管路與第一氣體出口(1-3-1)相連接的第三開口(1-2-13);白泥氣固混合器(1-2-1)沿著螺旋推進片(1-2-3)推進方向的尾端分別設有向下直管(1-2-8)和與白泥運送器(1-2-2)相連的向上直管(1-2-7);向下直管(1-2-8)通過斜管(1-2-9)與流化燃燒室白泥進料口(1-1-3)相連接,流化燃燒室白泥進料口(1-1-3)與斜管(1-2-9)相連接處設有第二風機(1-2-10);白泥運送器(1-2-2)上部通過管路與旋風分離器(1-2-12)連接,旋風分離器(1-2-12)下方與斜管(1-2-9)相連接,旋風分離器(1-2-12)上方與第一尾氣排氣管(1-2-14)連接,第一尾氣排氣管(1-2-14)排出的氣體標記為氣體C1;沿著白泥運送器(1-2-2)進入旋風除塵器除塵后,通過換熱器降溫后獲得氣體C5;
白泥煅燒裝置(1-3)中第一回轉窯(1-3-2)與第一冷卻器(1-3-3)相連,第一冷卻器(1-3-3)底部設有第一物料傳送帶(1-3-4),第一冷卻器(1-3-3)下部設有第一冷卻器進氣口(1-3-5);第一冷卻器(1-3-3)中上部設有第一除塵板(1-3-6),第一除塵板(1-3-6)由多條“倒V型”角鐵平行排列組成,上下兩層錯位排列,角鐵之間和層層之間具有間距,構成氣體通道;第一除塵板(1-3-6)上方設有第一蜂窩蓄熱體(1-3-7),第一蜂窩蓄熱體(1-3-7)上方為第一排氣管(1-3-8),第一排氣管(1-3-8)排放的氣體標記為氣體C4;第一排氣管(1-3-8)與第二風機(1-2-10)相連接;用于排放第一回轉窯(1-3-2)產生氣體的第一氣體出口(1-3-1)與第三開口(1-2-13)通過管路相連接;第一氣體出口(1-3-1)排出的氣體標記為氣體C2;
高溫煅燒裝置(1-4)中第二回轉窯(1-4-1)的出料管(1-4-2)與第二冷卻器(1-4-3)連接,出料管(1-4-2)垂直向下,出料管(1-4-2)下方外側設有第三風機(1-4-5);第三風機(1-4-5)排風口方向與出料管(1-4-2)的夾角30-60度;第二冷卻器(1-4-3)上方排氣管為第二排氣管(1-4-4),第二排氣管(1-4-4)與第一風機(1-1-7)相連,第二排氣管(1-4-4)排出氣體標記為氣體C3;第二冷卻器(1-4-3)內設有第二物料傳送帶(1-4-6)、第二冷卻器進氣口(1-4-7)、第二除塵板(1-4-8)和第二蜂窩蓄熱體(1-4-9);第二回轉窯(1-4-1)所產生的氣體排放口為第二氣體出口(1-4-10),排出氣體標注為氣體S1;第二回轉窯(1-4-1)產生的氣體S1通過換熱器降溫后獲得氣體S2;所述的第一蜂窩蓄熱體(1-3-7)和第二蜂窩蓄熱體(1-4-9)均為以蓄熱材質材料制成,內部含有管狀通道材料;
第二部分為蒸餾系統:
蒸餾系統(2)包括第一冷凝裝置(2-1)、第一蒸餾罐(2-2)、第二蒸餾罐(2-3)、第三蒸餾罐(2-4)、氯化亞鐵結晶罐(2-5)和鐵離子氧化罐(2-6);其中第二蒸餾罐(2-3)和第三蒸餾罐(2-4)結構相同;
第一冷凝裝置(2-1)中設有蛇形冷凝管(2-1-1),通過導熱分隔板(2-1-2)將蛇形冷凝管(2-1-1)分成廢酸加熱管(2-1-3)和冷水伴熱管(2-1-4);冷水伴熱管(2-1-4)與換熱器(2-1-5)和循環泵(2-1-6)相連;廢酸加熱管(2-1-3)入口與廢酸泵(2-1-7)相連;廢酸加熱管(2-1-3)出口與接入第一蒸餾罐(2-2);第一蒸餾罐(2-2)中的蒸餾氣體出口通過第一蒸汽管路(2-2-1)與第一冷凝裝置(2-1)連接,第一冷凝裝置(2-1)中的冷凝液流出口(2-1-8)分別通過帶有閥門的第一冷凝液管(2-1-9)和帶有閥門的第二冷凝液管(2-1-10)與第二蒸餾罐(2-3)的第一酸液進料口(2-3-1)、第三蒸餾罐(2-4)的第二酸液進料口(2-4-1)連接;
第一蒸餾罐(2-2)物料出口與氯化亞鐵結晶罐(2-5)物料入口通過管路相連接;氯化亞鐵結晶罐(2-5)物料出口和鐵離子氧化罐(2-6)物料入口通過管路相連接;
第三部分蒸餾提取系統:
蒸餾提取系統(3)包括第二冷凝裝置(3-1)、第一提取罐(3-2)、第二提取罐(3-3)、冷凝中轉罐(3-5)和酸液中轉調節罐(3-4);其中第一提取罐(3-2)和第二提取罐(3-3)結構相同;
第一提取罐(3-2)中下部設有固定內壁上的第一提取槽支撐件(3-2-1), 第一提取槽支撐件(3-2-1)托起第一提取槽(3-2-2),第一提取槽(3-2-2)可以水平放置第一提取罐(3-2)中,第一提取槽(3-2-2)中設有第一側壁(3-2-3),在多個第一提取槽(3-2-2)縱向依次放置時,下方第一提取槽(3-2-2)中設有第一側壁(3-2-3)可以支撐上方第一提取槽(3-2-2);第一提取槽(3-2-2)上設有一個第一導氣排液管(3-2-4),第一導氣排液管(3-2-4)上端封閉,下端穿過第一提取槽(3-2-2)底部的第一底部濾板(3-2-6),中上部設有帶有濾網的第一導氣排液管開口(3-2-5);
第二蒸汽管路(2-3-3)和第三蒸汽管路(2-4-3)通過第一進氣閥(3-2-7)與第一提取罐(3-2)連接;第二蒸汽管路(2-3-3)和第三蒸汽管路(2-4-3)通過第二進氣閥(3-3-1)與第二提取罐(3-3)連接;冷凝裝置(3-1)下接冷凝中轉罐(3-5),冷凝中轉罐(3-5)出口通過接有第一出液閥(3-1-1)、第二出液閥(3-1-2)的管路分別與第一提取罐(3-2)、第二提取罐(3-3)連接;
第一提取罐(3-2)和第二提取罐(3-3)排液口分別通過管路與中轉調節罐(3-4)相連接;冷凝中轉罐(3-5)中設有純水入口(3-5-1);
第四部分提取分離系統:
提取分離系統設備(4)中第三提取罐(4-1)排液口通過管路與第一個精分離罐(4-2)連接,共有 3-5個結構相同精分離罐(4-2)依次連接;
第三提取罐(4-1)頂部設有第三冷凝裝置(4-1-1),第三冷凝裝置(4-1-1)下方設有酸液進料口(4-1-2),酸液進料口(4-1-2)與中轉調節罐(3-4)酸液出口通過管路連接,第三提取罐(4-1)罐體底座(4-1-3)通過連接件(4-1-4)與罐體側壁(4-1-5)密封連接;罐體底座(4-1-3)中心設有第二轉動軸(4-1-6),第二轉動軸(4-1-6)由下到上依次套有3-8個第二提取槽(4-1-7)和第二覆蓋濾板(4-1-8);第二覆蓋濾板(4-1-8)位于酸液進料口(4-1-2)下方;第二提取槽(4-1-7)堆放區域罐體外設有超聲裝置(4-1-9);
第二提取槽(4-1-7)水平放置第三提取罐(4-1)中,多個第二提取槽(4-1-7)縱向依次放置時,下方第二提取槽(4-1-7)中的第二側壁(4-1-10)支撐上方第二提取槽(4-1-7);第二側壁(4-1-10)上端接有第一擋板(4-1-11),第一擋板(4-1-11)上部為彎曲部(4-1-15),下部為垂直向下的垂直部(4-1-16),第二擋板(4-1-12)底部與第二提取槽(4-1-7)的第二底部濾板(4-1-13)連接,第二擋板(4-1-12)頂部與第一擋板(4-1-11)通過側壁濾網(4-1-24)連接;由第二擋板(4-1-12)、第二側壁(4-1-10)和第二底部濾板(4-1-13)所圍成的環形區域為溢出液外排區(4-1-14),第二側壁(4-1-10)與垂直部(4-1-16)間的距離為d1;第二側壁(4-1-10)與第二擋板(4-1-12)的距離為d2,d1:d2=1.5-2;
第二提取槽(4-1-7)中心設有與套管(4-1-17),套管(4-1-17)的高度為h1,第二側壁(4-1-10)的高度為h2,h2:h1=1.5-2;套管(4-1-17)內壁與第二轉動軸(4-1-6)外壁間接有軸承(4-1-18)用以減少摩擦,套管頂部設有轉動密封件(4-1-19);套管(4-1-17)上方第二轉動軸(4-1-6)上設有固定攪拌桿(4-1-20)的固定孔(4-1-25),攪拌桿(4-1-20)上設有攪拌葉(4-1-21);
攪拌葉(4-1-21)分為攪拌葉上部(4-1-26)和攪拌葉下部(4-1-27);其中攪拌葉上部(4-1-26)與水平面夾角為45-60度;攪拌葉下部(4-1-27)與水平面夾角為30-40度;同一個第二提取槽(4-1-7)內的攪拌葉(4-1-21)彎折方向相同,相鄰第二提取槽(4-1-7)內的攪拌葉(4-1-21)彎折方向相反;
第三提取罐(4-1)內壁設有2-8條垂直平行的滑動桿(4-1-22),第二提取槽(4-1-7)外壁設有與之相對應的凹槽(4-1-23);
精分離罐(4-2)上設過人孔(4-2-1)和精分離罐過濾板(4-2-2);精分離罐(4-2)進罐管路中設有在線pH調整裝置;
第五部分合成及“三廢”處理系統:
合成及“三廢”處理系統(5)包括水化硅酸鈣合成罐(5-1),磁性水滑石合成罐(5-2);磁性粒子合成罐(5-3),水化硅酸鈣母液處理罐(5-4);磁性水滑石母液處理罐(5-5),磁性粒子母液處理罐(5-6);
水化硅酸鈣母液處理罐(5-4)上部設有第一母液處理濾板(5-4-1),母液在第一母液處理循環泵(5-4-2)作用下,通過第一母液處理濾板(5-4-1)實現循環過濾, 第一母液處理濾板(5-4-1)上設有第二導氣排液管(5-4-3);同樣磁性水滑石母液處理罐(5-5)和磁性粒子母液處理罐(5-6)中分別設有第二母液處理濾板(5-5-1)、第二母液處理循環泵(5-5-2)、第三導氣排液管(5-5-3)和第三母液處理濾板(5-6-1)、第三母液處理循環泵(5-6-2)和第四導氣排液管(5-5-3);第二導氣排液管(5-4-3)、第三導氣排液管(5-5-3)和第四導氣排液管(5-5-3)與第一導氣排液管(3-2-4)結構相同;
水化硅酸鈣母液處理罐(5-4)內設有第一進氣管(5-4-4)、第二進氣管(5-4-5)、第六進氣管(5-4-7)和第一出氣口(5-4-6);磁性水滑石母液處理罐(5-5)內設有第三進氣管(5-5-4)、第四進氣管(5-5-5)和第二出氣口(5-5-6);磁性粒子母液處理罐(5-6)內設有第五進氣管(5-6-4)和第三出氣口(5-6-5);飽和氫氧化鈣處理罐(5-7)內設有第六進氣管(5-7-1)和第四出氣口(5-7-2);所有進氣管均設有防倒吸球且管口位于罐體底部;
第一進氣管(5-4-4)與氣體S2氣源相連,第二進氣管(5-4-5)與氣體C5氣源相連,第一出氣口(5-4-6)與第三進氣管(5-5-4)相連;第四進氣管(5-5-5)與氣體C5氣源相連,第二出氣口(5-5-6)與第五進氣管(5-6-4)相連;第三出氣口(5-6-5)與第六進氣管(5-7-1)相連;第四出氣口(5-7-2)與真空管路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科技大學,未經黑龍江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359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切割角度可調自動開槽機
- 下一篇:一種切粒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