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近紅外發光像素在OLED屏幕移動終端結構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72636.6 | 申請日: | 2017-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703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廖良生;胡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 發光 像素 oled 屏幕 移動 終端 結構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成像和光線傳感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紅外發光像素在OLED屏幕移動終端結構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對近紅外光敏感的探測器已被廣泛應用于遙感、軍事、檢測中。一般使用小帶隙的無機半導體制成近紅外光探測器。移動終端包括手機上,已近采用近紅外距離傳感器,通過探測到紅外線的強度,測定距離,一般有效距離在10 cm內,距離傳感器同時擁有發射和接受裝置,一般體積較大。
近紅外光是一種人眼不可見,波長范圍在760- 2500 nm左右。近紅外波段在軍事和民用領域有著眾多應用。通常近紅外光被用來通訊、加熱、夜視、植物種植等。例如,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的手機、遙控器上都使用了近紅外光的LED,用作信號發射,此外,光纖通信中也使用了近紅外的無機發光光源。近紅外光源包括氣體光源(氙燈)、無機LED光源等,這些光源很難做到毫米級及以下。即使無機microLED有可能做到小尺寸,但是制備成本高,工藝復雜,且不能夠在塑料襯底上制備。因此,無機LED的發展在一些移動終端設備包括手機上的應用受到限制。然而,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能夠輕松實現。
近紅外光的探測與發射往往是相互配合的,例如主動式夜視儀,就是采用一組紅外光源照射目標區域然后通過夜視儀觀察;還有具有夜視功能的監控設備,同樣是兩者的配合。移動終端設備,例如手機,已成為人人不可或缺的工作、生活助手。目前,智能手機上往往集成了許多探測器還有近紅外LED,通過相互的配合可以實現距離監測,心率監測等一些功能。
有機材料具有容易制造和制造成本低等優勢。若將近紅有機材料整合到移動終端設備中,可實現顯示和紅外信號、紅外監測、紅外照明等用途,使得移動終端設備克服無機LED的一系列弊端。近紅外有機材料指,在近紅外波段發光或者在近紅外波段有強吸收的有機材料。
因此,在移動終端中將近紅外有機材料用作近紅外光的探測與發射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近紅外發光像素在OLED屏幕移動終端結構的應用,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近紅外發光像素在OLED屏幕移動終端結構的應用。
一種具有近紅外發光像素的OLED屏幕移動終端結構,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屏幕,所述手機屏幕由屏幕基板、陽極、柵極、TFT驅動電路、驅動電壓負極線、顯示單元、陰極、觸控電路、偏光板、玻璃屏幕構成,所述顯示單元包括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管,所述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管由發光基板、陽極、空穴傳輸層、發光層、空穴阻擋層、電子傳輸層、陰極組成,所述發光層為近紅外有機發光層,所述近紅外發光層由多個像素點組成,每個像素點由TFT電路控制;所述顯示單元還包括紅、綠、藍或白光發光二極管,顯示單元由近紅外發光二極管像素點與紅、綠、藍或白光發光二極管像素點在同一塊發光基板上組合排列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近紅外有機發光層為有機小分子層、有機金屬配合物層、混合有機無機材料層、磷光材料層。
進一步的,所述發光基板為玻璃、聚合物或柔性塑料,具體為單晶硅、多晶硅、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對二甲苯、聚酯、聚酰亞胺、聚苯乙烯或聚醋酸乙烯酯。
進一步的,所述手機屏幕還包括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由接收器和檢測電路組成,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選用有機材料作為光敏材料,所述有機材料為單一組分材料或混合組分材料、且對近紅外光敏感,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集成到手機的顯示面板中并與所述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管相互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光敏材料為有機小分子、有機金屬配合物、混合有機無機材料、磷光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設置在手機的屏幕基板上,所述屏幕基板為玻璃、聚合物或柔性塑料材質,具體包括單晶硅、多晶硅、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對二甲苯、聚酯、聚酰亞胺、聚苯乙烯或聚醋酸乙烯酯。
進一步的,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與OLED顯示單元在同一個表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與OLED顯示單元不在同一個表面上,近紅外有機薄膜光探測器位于OLED顯示單元下方,所述OLED顯示單元采用半透明器件設計。
進一步的,所述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管位于移動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26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