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UPLC/Q-TOF-MS測定黨參炔苷含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72058.6 | 申請日: | 2017-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19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羅頌平;郜潔;陳靜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為時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嶺;楊靜 |
| 地址: | 51008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uplc tof ms 測定 黨參 含量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中藥藥代動力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UPLC/Q?TOF?MS測定健脾組方及黨參提取物中黨參炔苷的含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制備健脾組方或黨參提取液;2)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離檢測黨參炔苷;3)以不同濃度黨參炔苷與對應的響應峰面積作圖,得到黨參炔苷的標準曲線,將待測樣品峰面積對照標準曲線計算其黨參炔苷含量。本發明建立了應用液質聯用技術檢測中藥黨參中、健脾組方中黨參炔苷含量的方法。該方法快速、靈敏、穩定性好,為黨參炔苷的含量測定提供了新的參考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藥代動力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UPLC/Q-TOF-MS測定黨參炔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es,PK)是應用動力學原理,研究中藥活性成分、有效部位、單味藥和復方的體內吸收(Abosorpton)、分布(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和毒性(ADME/Tox)的動態變化規律及其體內量-效、時-效關系,并用數學函數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對闡明中藥藥效物質基礎、揭示中藥科學內涵,對中藥新藥創制、劑型改進以及方劑組分配伍機制的研究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已成為當今中藥現代化研究鏈上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成為我國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熱點。血藥濃度法是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經典方法,是計算藥代動力學最常用最準確的測定方法,所以血藥濃度準確的測定是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至關重要的環節。LC-MS在中藥藥代學研究方面的應用是很廣泛的。
吳曉霞等從黃連解毒湯生物堿類入手,聯用(LC-MS/MS)技術建立了測定藥根堿、巴馬汀、小果堿血藥濃度的方法,并成功應用于黃連解毒湯正常大鼠體內這3個成分的藥動學研究,為中藥復方藥動學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分析方法。丁建剛等以地西泮為內標,采用HPLC-MS/MS技術,建立了比格犬血漿中丹參酮IIA的測定方法,而且本法的最低定量濃度為1ng/ml,已完全能夠滿足實驗要求,且樣品處理和測定過程簡便,適合比格犬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LI等建立了一個快速,特異和敏感的UPLC-MS/MS術分析大鼠口服袖皮苷和袖皮素(骨碎補提取物)后的藥代動力學參數,結果顯示,該方法符合FDA指導下的生物藥品的分析標準,袖皮苷及其活性代謝產物袖皮素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可以為骨碎補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個合理的參考。陳寧等建立SPE-HPLC-MS測定大鼠血漿中黃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黃芪甲苷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和組織分布。Yujuan Li應用LC-MS/MS定量分析大鼠血漿中白術內酯Ⅰ的含量并對其藥物代謝動力學進行了研究。Xiao-hua Liu等應用UPLC-MS同時檢測大鼠口服黃芪提取夜后血漿中毛蕊異黃酮葡糖糖苷、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芒柄花素、黃芪甲苷、黃芪皂苷Ⅱ6種成分,對每種成分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Mei-Ling Hou等應用UPLC-MS/MS技術研究了以三黃瀉心湯為基礎的7種中成藥制劑中6種活性成分的含量。并比較了大鼠灌胃中藥單體大黃酸,中藥大黃,中藥復方三黃瀉心湯后,大黃酸單體的藥物代謝動力學過程。研究表明中藥復方及單味中藥中的大黃酸的吸收率高于大黃酸單體的吸收率,從而得出在大黃酸的吸收率方面三黃瀉心湯復方優于單味中藥大黃及單體大黃酸的結論。中藥雜質多,被測物濃度或活性極低,可供分析的樣品量少,尤其是在連續測定過程中,很難再度獲得完全相同的樣品,此外工作量很大,因為中藥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而且每種化學成分含量低,需要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這些都給分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嚴重限制了其發展,液質聯用色譜分離效能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排除了這些因素的干擾,推動了中藥藥代學的發展。
葛根芩連湯是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傳統復方。Zhang Y等采用液質聯用技術建立了一種同時檢測葛根素和大豆黃素有效的方法。并應用該方法比較了葛根芩連湯及葛根提取液中葛根素和大豆黃素的藥代動力學差異。結果表明與葛根湯相比,葛根芩連湯中的葛根素和大豆黃素的吸收效率更高,且消除速率下降。為揭示葛根芩連湯的配伍規律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205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