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頂蓋組件及二次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66467.5 | 申請日: | 2017-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718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郭志君;張捷;朱濤生;王鵬;李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15 | 分類號: | H01M50/15;H01M50/155;H01M50/1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張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頂蓋 組件 二次 | ||
1.一種電池頂蓋組件(1),包括:
頂蓋板(11),由絕緣材料制成且具有第一端子孔(111);
第一電極端子(12),設置于頂蓋板(11)且伸入第一端子孔(111);以及
第一連接片(13),設置于頂蓋板(11)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
第一連接片(13)具有連接于第一電極端子(12)的第一連接部(131),且第一連接部(131)的上表面與頂蓋板(11)貼合;
第一電極端子(12)具有突出到頂蓋板(11)上側的第一凸部(122)和連接到第一連接片(13)的第一基體部(121),且第一基體部(121)伸入第一端子孔(111),第一凸部(122)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端子孔(111)的橫截面積;
頂蓋板(11)下側具有下凹槽(113),且第一連接部(131)收容于下凹槽(113),第一端子孔(111)設置于下凹槽(113)的底面;
第一基體部(121)的下表面、下凹槽(113)的底面以及第一連接部(131)的上表面齊平;
第一連接部(131)具有第一配合孔(1311);
第一電極端子(12)還具有凸臺(124),凸臺(124)從第一基體部(1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且伸入第一配合孔(1311),第一基體部(121)的下表面與第一連接部(131)的上表面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122)的上表面設有沿頂蓋板(11)寬度方向延伸的條形突起(12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電池頂蓋組件(1)還包括密封圈(14),密封圈(14)具有本體部(141),本體部(141)位于第一凸部(122)和頂蓋板(11)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頂蓋板(11)設有預定深度并沿第一端子孔(111)周界的第一凹槽(112),密封圈(14)的本體部(141)的至少一部分容納于第一凹槽(11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頂蓋板(11)設有距第一凹槽(112)的底表面具有預定深度并沿第一端子孔(111)周界的第二凹槽(114),其中第一凹槽(112)具有比第二凹槽(114)小的截面積,第一凸部(122)的至少一部分容納于第二凹槽(1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片(13)還具有第一延伸部(132),從第一連接部(131)的端部向下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頂蓋組件(1)還包括:
第二電極端子(15),設置于頂蓋板(11);以及
第二連接片(16),設置于頂蓋板(11)的下方,且具有連接于第二電極端子(15)的第二連接部(161),且第二連接部(161)的上表面與頂蓋板(11)貼合。
8.一種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電極組件(2),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以及設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隔離膜;
殼體(3),收容電極組件(2)且頂部具有開口;以及
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頂蓋組件(1),其中,頂蓋板(11)連接到殼體(3)的開口,且第一連接片(13)的第一連接部(131)電連接于第一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6646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軟包電芯的電池
- 下一篇:一種電動車用智能蓄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