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黑斑蛙靜食飼養馴化及稻蛙共生種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62101.0 | 申請日: | 2017-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61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縣文建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 地址: | 413200 湖南省益陽***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黑斑 蛙靜食 飼養 馴化 共生 方法 | ||
1.一種黑斑蛙靜食飼養馴化及稻蛙共生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開墾稻蛙場地:開墾稻田與黑斑蛙棲息池,稻田與黑斑蛙棲息池的面積比為6:4,在稻田對角線間開墾稻田水溝,溝深0.5米、溝寬1.2米,黑斑蛙棲息池延伸出水溝與稻田水溝相連接,使黑斑蛙可以自由出入稻田水溝與黑斑蛙棲息池;
(2)稻田水溝上層采用敷設投餌布網:投餌布網采用拉線敷設,使殘餌直接灑落稻田水溝,不污染黑斑蛙棲息地,擴大稻田種植的面積;
(3)選擇黑斑蛙蛙種:在第一年10月初選擇當年生活力強、性情活潑、產卵與排卵量高的黑斑蛙,雌性黑斑蛙與雄性黑斑蛙的比例是1:1-1:1.1,雌性黑斑蛙與雄性黑斑蛙發育均為良好,然后放養于稻田黑斑蛙棲息池中;
(4)蛙種培育:養殖密度為15只/平方米,保持稻田水溝敷設投餌布網投料的次數為1日投喂3次,飼料粒徑為5.0mm;
(5)幼蛙培育:保持稻田水溝與黑斑蛙棲息池中的溫度在14度以上,使黑斑蛙的受精卵有一個適宜的孵化環境,保證受精卵的孵化成功率,受精卵孵化出蝌蚪后,投放蝌蚪飼料,飼料粒徑為2.0mm,每日3次,每5天觀察一次黑斑蛙棲息池環境,進行換水;
(6)提純復壯精選繁育法:在每年4月份繁殖高峰期,保持稻田的澆灌水溫在12°以上,從中選擇出性情活潑、發育良好的黑斑蛙進行交配繁殖,或者與發育良好的野生黑斑蛙進行蛙種雜交繁殖;
(7)訓練靜態捕食:將每年通過科學培育出的黑斑蛙通過敷設投餌布網,餌料直接散落稻田水溝的方式進食,餌料漂浮于水面上,誘使黑斑蛙進食,從而訓練黑斑蛙對于餌料食物的條件反射,由傳統的動態捕食習性養成靜態捕食習性,馴化時間為3-5代;
(8)改善靜態捕食:將馴化過后的黑斑蛙其每日投料的次數從3次變為2次,促使黑斑蛙群形成一種競爭性進食,從而進一步改善黑斑蛙的靜態捕食習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黑斑蛙靜食飼養馴化及稻蛙共生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訓練靜態捕食中的馴化時間為3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黑斑蛙靜食飼養馴化及稻蛙共生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訓練靜態捕食中的馴化時間為4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黑斑蛙靜食飼養馴化及稻蛙共生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訓練靜態捕食中的馴化時間為5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縣文建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未經南縣文建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621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