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高速列車旅客舒適度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61736.9 | 申請日: | 2017-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05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8 | 分類號: | G01M17/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點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孫一峰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確定 高速 列車 旅客 舒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牽引動力領域,具體的是一種確定高速列車旅客舒適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我國高速列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車體受到軌道激擾而導致自身振動加劇,由此帶來的乘員舒適性問題也愈發顯著。目前國內外關于列車振動舒適性評價指標(UIC513、GB5599-85等)都是通過測量車廂某些位置處的振動響應來評價列車的平穩性,并未考慮乘客自身的振動特性。
為準確分析高速列車實際運行時人體所受的振動,研究乘坐舒適性問題,國內外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杜陽陽利用實驗的方法,對傳感器數據進行分析,利用集總參數法求得人體各部位剛度和阻尼等力學參數,建立了人體集中參數模型。張鄂建立了四自由度坐姿人體垂向振動模型,根據實驗數據確立了模型參數,并通過模型研究了人-車系統人體的振動特征;Liang針對無靠背人體坐姿垂向振動特性研究情況,分析了大量文獻報告的人體坐姿試驗數據、人體建模方法、模型參數辨識方法及結果;張濟民建立了坐姿人體軌道車輛運動方程,研究在車體中心位置處,人體乘坐時頭部和內臟的振動響應;湯小紅等建立了關于列車臥鋪乘員的人-鋪-車輛振動系統空間垂向耦合動力學模型,研究了在不平順激勵下的臥姿人體垂直振動特性,并對頭部和臀部兩部位加速度1/3倍頻程進行計權,得出乘坐舒適性評級。王英杰將人體視為依附于車廂底板上的單自由度系統,分析車體振動與人體振動的差異,同時得出長波長對人體響應的影響較為明顯的結論。上述研究針對人體振動進行了不同類型的建模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考慮到高速列車座位分布的實際情況,不同位置處乘客感受車體振動的響應會有所差異。同時,由于人體各個器官共振頻率不同,因此對車體振動響應特性也會存在差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以軌道不平順信號作為激勵,得出車體不同位置處實際垂向振動響應,并以此作為人體模型激勵,研究列車運行過程中人體系統動力響應,并直接通過人體振動響應來評價人體乘坐舒適性。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確定高速列車旅客舒適度的方法,首先,建立高速列車振動模型和人體垂向振動模型,并進行人體垂向振動參數辨識得到人體垂向振動模型參數;然后,以軌道不平順信號作為輸入激勵加載到列車振動模型,得到測點處的振動加速度響應;再將振動加速度響應信號作為輸入激勵輸入人體垂向振動模型,進行仿真模擬,得到測點處人體的振動加速度響應和振動程度響應;最后,分析仿真結果,評定旅客舒適度。
進一步的,所述高速列車振動模型為27自由度模型,為其中,Mc為列車質量矩陣;Cc為列車阻尼矩陣;Kc為列車剛度矩陣;G為軌道輸入分布矩陣;q為軌道不平順輸入矩陣;X為列車振動位移矩陣;27自由度包括車體沉浮、點頭、側滾、橫移和搖頭;兩個轉向構架沉浮、點頭、側滾、橫移和搖頭以及四組車輪對的橫移、沉浮和搖頭。
進一步的,在設定人體雙手及下臂平平放于座椅扶手上,雙腳置于地面,并且不考慮座椅靠背對人體垂向振動的影響下,所述人體垂直模型為9自由度模型,包括9大質量塊,分別為人體頭頸部質量塊、上軀干質量塊、內臟質量塊、下軀干質量塊、臀部含大腿質量塊、左下肢質量塊、右下肢質量塊、左上肢質量塊和右上肢質量塊;各質量塊的質量為mi(i=1,2,…,9),單位Kg;各質量塊均取垂向自由度,且與相鄰質量塊間利用彈簧阻尼連接,各質量塊間彈簧連接的剛度系數為ki(i=1,2,…,14),單位為N/m;阻尼系數為ci(i=1,2,…,14),單位為Ns/m;座椅與車地面之間彈簧剛度系數為kS,阻尼系數為cs;
所述人體9自由度模型為其中,Z為人體各部位質心的垂向位移向量;Mr為人體各部位質量矩陣;Cr為人體各部位間阻尼矩陣;Kr為人體各部為間剛度矩陣;B為系數矩陣;QS為激勵矩陣。
進一步的,其中δ為座椅振動位移,ms為座椅質量。
進一步的,人體垂直振動模型參數辨識的方法為:首先,對進行傅立葉變換,得到人體各部位響應傳遞函數表達式;接著,選取傳遞函數實驗數據、建立目標函數;最后,給定待標識參數的數值并賦予約束條件,進行辨識,待滿足精度要求后,給定的待標識參數對應的模型參數是最終得到的模型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6173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