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需求響應資源聚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58627.1 | 申請日: | 2017-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568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冬;王拓;劉永相;王旗;張曌;李捷;趙明宇;孫廣明;李充;石進永;汪映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4 | 分類號: | G06F17/14;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丹 |
| 地址: | 21110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需求 響應 資源 方法 | ||
1.一種需求響應資源聚類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次運行時,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對園區內所有資源前一日負荷進行離散傅里葉變換,并提取前五個傅里葉分量;
步驟2、對所提取的分量以及資源的特征量進行標準化,形成資源單日的標準特征向量;
步驟3、設置聚類中心和聚類結束條件,基于FCM算法以及資源單日的標準特征向量,對資源進行聚類,直至滿足聚類結束條件;
步驟4、根據步驟3的聚類結果,對聚類進行更新;
當非初次運行時,根據老化函數更新各資源的隸屬度,并根據需求響應的調控效果,對聚類進行修正;
步驟1中,根據下述公式提取前五個分量:
式中,p(n)為資源在時間點n的負荷值,N為資源一天的采樣次數;
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用Fa1、Fb1、Fa2、Fb2分別表示單位化以后的分量,則:
步驟202、資源前一日的原始特征分量為:
(C降,C升,C出力,S響應,T通知,Fa1,Fb1,Fa2,Fb2)
式中,C降、C升、C出力分別表示資源的降負荷、升負荷、出力的能力;S響應、T通知分別表示資源響應的速度、提前通知的時長;
步驟203、對資源前一日的原始特征分量進行標準化,其中:
式中,σ降表示所有資源的C降所對應的方差,σ升表示所有資源的C升所對應的方差,σ出力表示所有資源的C出力所對應的方差,σ響應表示所有資源的S響應所對應的方差,σ通知表示所有資源的T通知所對應的方差,σa1表示所有資源的Fa1所對應的方差,σa2表示所有資源的Fa2所對應的方差,σb1表示所有資源的Fb1所對應的方差,σb2表示所有資源的Fb2所對應的方差;
步驟204、形成資源單日的標準特征向量為:
步驟3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1、用戶設置分類數量c、各分類ψi的初始聚類中心ci,最大循環次數smax,以及初始隸屬度μij;
步驟302、利用步驟301獲得的各聚類中心ci′計算隸屬度μij′,其中,隸屬度μij′是資源θj屬于分類ψi的程度,設資源θj的單日的標準特征向量為xj:
式中,||·||表示兩個特征向量的距離;
步驟303、根據步驟302獲得的隸屬度μij′重新計算各聚類中心ci′:
步驟304、設表示第s輪計算得到的資源θj屬于分類ψi的隸屬度,計算或者s≥smax是否成立,其中ε是算法精度,smax是最后一輪;
步驟305、如果上述s≥smax兩個公式都不成立,則跳轉至步驟302繼續循環;只要有一個公式成立,則循環結束,資源θj對應的隸屬度中,數值最大的隸屬度即為資源θj對應的分類;
根據前一日的負荷數據,每日進行更新,設表示更新前的聚類中心,表示更新后的聚類中心和隸屬度,則更新算法如下:
當非初次運行時,對執行過需求響應以后的資源隸屬度進行修正,如果系統只標記資源是否達標,設用戶對已有分類中的幾類執行了需求響應,則:
步驟401、如果資源θ'j不達標,則老化函數f(t)為:
f(t)=1-e-t
其中,t表示需求響應事件距今的天數;
步驟402、對資源的隸屬度按照下述公式進行更新:
其中,
其中,表示修正后的隸屬度,c'1、c'2…c'd表示執行了需求響應的分類所對應的聚類中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需求響應資源聚類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非初次運行時,對執行過需求響應以后的資源隸屬度進行修正,如果系統以得分方式表示資源的達標情況,則:
步驟501、修正系數f'j(t)如下:
其中,sj為相應資源的得分,σ為資源達標的分數;f(t)為老化函數;步驟502、設置判決式Δ,按照下述公式計算:
步驟503、如果Δ≥1,那么隸屬度的修正公式如下:
如果Δ<1,修正隸屬度按下述公式計算:
其中,
表示修正后的隸屬度,c’1、c’2…c’d表示執行了需求響應的分類所對應的聚類中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862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