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及冷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58077.3 | 申請日: | 2017-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82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明;盧進;柳家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高邁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3;H01M10/655;H01M10/65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動力電池 冷卻系統 冷卻 方法 | ||
1.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動力電池包(1)內部的多個電池蒸發器(2),所述多個電池蒸發器與動力電池包(1)內部的多個電芯一一接觸,還包括與多個電池蒸發器(2)一一對應的制冷劑入口管和制冷劑出口管,還包括制冷裝置,所述制冷劑入口管的一端和電池蒸發器(2)的入口連接,所述制冷劑入口管的另一端與制冷裝置連接,所述制冷劑出口管的一端與電池蒸發器(2)的出口連接,所述每個制冷劑入口管上均設置有閥門(3),所述制冷劑出口管的另一端與制冷裝置連接,還包括第一傳感器(4)、多個第二傳感器(5)和控制器(6),所述第一傳感器(4)設置在動力電池包(1)上,所述多個第二傳感器(5)分別設置在每個電池蒸發器(2)的出口處,所述控制器(6)分別和第一傳感器(4)、多個第二傳感器(5)、閥門(3)和制冷裝置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壓縮機(7)、冷凝器(8)、膨脹閥(9)和氣液分離器(10),所述壓縮機(7)的吸起口與制冷劑出口管連接,所述壓縮機(7)的出氣口與冷凝器(8)的進口連接,所述冷凝器(8)的出口與膨脹閥(9)的進口連接,所述膨脹閥(9)的出口與氣液分離器(10)的入口連接,所述氣液分離器(10)的出口和制冷劑入口管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蒸發器(2)為吹脹式蒸發器、微通道蒸發器、蛇形扁管式蒸發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蒸發器(2)與電芯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膠墊。
5.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方法,包括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使用前,先提前在控制器(6)內設定電池包適宜溫度A和電池蒸發器(2)出口最小允許溫度B,電動車輛行車放電與停電充電過程中,控制器(6)實時采集第一傳感器(4)檢測到的電池包溫度和第二傳感器(5)檢測到的電池蒸發器(2)出口處溫度,當動力電池本體溫度<A時,不啟動冷卻裝置;當動力電池本體溫度≥A時,啟動冷卻裝置,冷卻系統啟動時,壓縮機(7)壓縮進入其中的低溫低壓氣態制冷劑為高溫高壓氣體狀態,然后在壓縮機(7)持續不斷的壓力下被送入冷凝器(8)里變成中溫高壓液體,液態制冷劑經過膨脹閥(9)進入動力電池蒸發器(2),因膨脹閥(9)的節流降壓作用,當壓力下降到一定值時,液態制冷劑蒸發為氣態并吸收周圍大量的熱量,從而使與之接觸的電芯冷卻,以產生電池包內部的制冷效果,當在冷卻系統啟動后的一定時間內,動力電池本體溫度仍然≥A時,控制器(6)控制壓縮機(7)逐漸增加轉速,直至動力電池本體溫度<A,當動力電池蒸發器(2)出口溫度低于B時,壓縮機(7)轉速降低或停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冷卻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前,現在控制器(6)內設定動力電池蒸發器(2)出口處的冷卻溫度C,當各個動力電池蒸發器(2)出口處的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大于C時,控制器(6)發出溫度均衡指令,控制電磁閥(3)進行開度調節,將溫度偏高的電磁閥(3)開度增大,增加對應動力電池蒸發器(2)內制冷劑流量,溫度偏低的電磁閥(3)開度減小,減小對應動力電池蒸發器(2)內制冷劑流量,從而減少各個動力電池蒸發器(2)溫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高邁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高邁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807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