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斑蝥消炎膏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56124.0 | 申請日: | 2017-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5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炎;路秀蓮;陳連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炎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4 | 分類號: | A61K36/904;A61K9/06;A61K9/70;A61P11/00;A61P11/04;A61P11/06;A61P29/00;A61K35/64;A61K35/646;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新鄉市平原智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39 | 代理人: | 路寬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斑蝥 消炎 膏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膏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的斑蝥消炎膏藥及其制備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或消除炎癥和臨床癥狀。
背景技術
急慢性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為常見多發病,發病人群可見于各年齡段,其中部分病人病程纏綿、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目前市場上也有不同的中藥藥貼,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人體的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的聚集點,邪氣的侵入點,疾病的反應點,也是中藥貼敷外治的治療點。中藥貼敷一方面刺激穴位,一方面藥物從毛孔、汗腺滲透,過穴位,入腠理,驅病邪,通經絡,調臟腑,冶其外而通其內。由于藥力集中,給藥時間長,提高了藥物效力,激發了經氣,從而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采用經絡穴位療法,中藥透皮吸收,滲透于經絡有疊加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的斑蝥消炎膏藥及其制備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或消除炎癥和臨床癥狀。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斑蝥消炎膏藥,包括中藥貼劑和藥膏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貼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斑蝥12-18份、白芥子8-12份、丹參4-8份、白芷4-8份、乳香4-8份、沒藥4-8份、血竭4-8份、紅花4-8份、僵蠶4-8 份、全蟲4-8份、王不留行4-8份、冰片0.4-0.6份、細辛3-4份、黃芪8-12份、白術2-4 份、防風2-4份、甘草4-6份、百部4-8份、紫苑4-8份、款冬花4-8份、麻黃4-8份、桂枝4-8份、杏仁4-8份、川羌活4-6份、公丁香2-4份、吳茱萸4-8份、黃連4-6份、黃芩 4-6份、川貝母4-6份、連翹4-6份、大黃4-6份和梔子4-8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中藥貼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斑蝥15份、白芥子10份、丹參6份、白芷6份、乳香6份、沒藥6份、血竭6份、紅花6份、僵蠶6份、全蟲6份、王不留行6份、冰片0.5份、細辛3.5份、黃芪10份、白術3份、防風3份、甘草5份、百部6份、紫苑6份、款冬花6份、麻黃6份、桂枝6份、杏仁6份、川羌活5份、公丁香3份、吳茱萸6份、黃連5份、黃芩5份、川貝母5份、連翹5份、大黃5份和梔子6 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藥膏基質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石蠟油40-50份、蜂蜜12-18 份、甘油12-18份和純凈水80-100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藥膏基質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石蠟油45份、蜂蜜15份、甘油15份和純凈水90份。
本發明所述的斑蝥消炎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過程為: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中藥貼劑原料并清理干凈,再用粉碎機粉碎后過20目篩子收粉備用;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藥膏基質原料并攪拌混合均勻;稱取7.5重量份的液體滲透劑氮酮備用;將上述稱取的物料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5分鐘制成藥膏。
表1所采用的各種中藥原料的藥性
本發明使藥物通過皮膚經脈直接進入病變部位發揮作用,經皮膚吸收的藥物極少通過肝臟,也不經過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臟及各種消化酶、消化液對藥物成分的分解破壞,從而使藥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藥物對人體的刺激而產生的一些不良反應。因此,可以有效彌補藥物口服、藥物靜脈滴注或手術治療的不足,并且穴位貼敷無危害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種較安全、簡便易行的療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該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發明上述內容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
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分別稱取原料(克):
中藥貼劑:
1、斑蝥15、白芥子10、丹參6、白芷6、乳香6、沒藥6、血竭6、紅花6、僵蠶6、全蟲6、王不留行6、冰片0.5、細辛3.5、黃芪10、白術3、防風3、甘草5、百部6、紫苑6、款冬花6、麻黃6、桂枝6、杏仁6、川羌活5、公丁香3、吳茱萸6、黃連5、黃芩5、川貝母5、連翹5、大黃5和梔子6;
2、斑蝥12、白芥子12、丹參4、白芷8、乳香4、沒藥8、血竭4、紅花8、僵蠶4、全蟲8、王不留行4、冰片0.6、細辛3、黃芪12、白術2、防風4、甘草4、百部8、紫苑 4、款冬花8、麻黃4、桂枝8、杏仁4、川羌活6、公丁香2、吳茱萸8、黃連4、黃芩6、川貝母4、連翹6、大黃4和梔子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炎,未經王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61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