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及其后輪雙電機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54222.0 | 申請日: | 2017-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456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馬芳武;代凱;吳量;左世奇;田廣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K7/00 | 分類號: | B60K7/00;B60L15/28;B60L15/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羅滿 |
| 地址: | 130025 吉林省長春市***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及其 后輪 電機 系統 | ||
1.一種用于車輛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包括同軸設置的兩個電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電機(5)之間設有第一內側支架(3)和第二內側支架(4),兩個所述電機(5)的外側均設有減速器(1),兩所述減速器(1)均具有外側支架,所述第一內側支架(3)、所述第二內側支架(4)以及兩所述外側支架均能夠通過上方固定點以及側邊固定點與車架固定,以實現兩所述電機(5)固定,全部所述上方固定點均高于所述電機(5)上方且共線設置,全部所述側邊固定點均位于所述電機(5)一側且共線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兩所述減速器(1)分別與其所對應的所述電機(5)之間均設有聯軸器(6),所述聯軸器(6)包括設于所述電機(5)的壓緊法蘭(11)以及設于所述聯軸器(6)的法蘭軸(10),所述壓緊法蘭(11)與所述法蘭軸(10)均具有用以供緊固部件(8)貫穿以實現所述壓緊法蘭(11)與所述法蘭軸(10)固定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緊固部件(8)外周用以緩沖碰撞的墊圈(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圈(9)呈錐狀,且所述墊圈(9)的錐底抵于所述法蘭軸(10)的通孔中,所述墊圈(9)的錐頂抵于所述壓緊法蘭(11)的通孔中;
所述緊固部件(8)包括同軸且依次設置的凸臺(14)、光滑圓柱(13)以及具有外螺紋的螺柱(12),所述光滑圓柱(13)的直徑大于所述螺柱(12)的直徑;
所述光滑圓柱(13)能夠由所述法蘭軸(10)的一側依次伸入所述法蘭軸(10)的通孔、所述墊圈(9)和所述壓緊法蘭(11)的通孔中;且所述壓緊法蘭(11)的通孔具體為階梯孔,所述階梯孔包括直徑與所述法蘭軸(10)的通孔直徑相同的大孔、以及直徑與所述螺柱(12)的直徑相同的小孔,所述大孔與所述墊圈(9)的錐底相抵,所述小孔能夠供所述螺柱(12)貫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側支架(3)、所述第二內側支架(4)和兩所述外側支架均包括架體,所述架體設有用以供連接兩所述電機(5)的連接軸貫穿的過孔,所述過孔的外周具有多個用以固定所述架體位置的安裝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軸(10)包括呈盤狀的盤體、以及與所述盤體相連且沿所述盤體的軸向延伸的軸體;所述壓緊法蘭(11)與所述盤體同軸,且兩者的直徑相同,所述壓緊法蘭(11)還具有與所述軸體同軸的同軸孔,且所述壓緊法蘭(11)的通孔位于所述同軸孔的外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9)具體為橡膠墊圈。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用以監測制動管路壓力的油壓傳感器;
與所述油壓傳感器相連、用以當所述油壓傳感器監測到任一制動管路壓力異常時,斷開全部所述電機(5)驅動扭矩的整車控制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與所述整車控制器相連、用以監測加速踏板加速信號的兩個加速踏板傳感器;當所述整車控制器監測到任一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失效或者兩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的信號偏差大于任一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量程的5%時,所述整車控制器斷開全部所述電機(5)的驅動扭矩。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與所述油壓傳感器和兩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相連、用以當兩制動油壓的平均值大于任一所述油壓傳感器量程的20%,且兩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信號的平均值大于任一所述加速踏板傳感器量程的10%時,所述整車控制器斷開全部所述電機的驅動扭矩。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后輪雙電機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422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