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隔壁精餾塔及烴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54101.6 | 申請日: | 2017-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633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顧文忠;孫立軍;蔡吉鄉;周立群;陳崗;孫龍彪;潘鵬;徐圓圓;舒穩強;唐杰;竇超;張昊;方靜;巢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14 | 分類號: | B01D3/14;C07C7/04;C07C9/14;C07C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10062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精餾塔 塔板 隔壁 烴類混合物 隔板 側線采出段 公共精餾段 公共提餾段 預分餾段 產品純度 分離效率 隔板安裝 目標產品 市場需要 運行能耗 工藝流程 單塔 雙塔 變更 分割 靈活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隔壁精餾塔及烴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隔壁精餾塔,包括精餾塔本體,還包括隔板,隔板安裝在精餾塔本體內部,隔板將精餾塔本體內部分割為:預分餾段、公共精餾段、公共提餾段以及側線采出段;其中,預分餾段有26~70塊塔板;公共精餾段有12~45塊塔板;公共提餾段有12~45塊塔板;側線采出段有26~70塊塔板。本發明隔壁精餾塔及烴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降低運行能耗;單塔操作取代雙塔操作,減少了設備投資及操作強度;工藝流程操作靈活,可根據市場需要及時變更目標產品;分離效率高、所得產品純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隔壁精餾塔及烴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屬于烴類混合物的分離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從三種以上多組分混合烴類中提純出其中某一種單一組分的工藝流程,大多采用雙精餾塔分離操作。以nC10~nC13烴類混合物中提純nC12烴類為例,如圖1所示,nC10~nC13烴類混合物經過第一精餾塔分離,塔頂餾出物為nC10~nC12(含少量nC12)烴類混合物,塔底餾出物為nC12~nC13(含大量nC12)烴類混合物;nC12~nC13(含大量nC12)烴類混合物再經過第二精餾塔分離,塔頂餾出物為nC12烴類混合物,塔底餾出物為nC12~nC13(含少量nC12)烴類混合物。此種提純nC12烴類的工藝過程采用雙塔操作,設備投資較大,操作流程復雜,且由于流程中經過多次換熱導致能耗較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烴類混合物分離存在的設備投資大、操作流程復雜、能耗高等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隔壁精餾塔及烴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隔壁精餾塔,包括精餾塔本體,還包括隔板,隔板安裝在精餾塔本體內部,隔板將精餾塔本體內部分割為:預分餾段、公共精餾段、公共提餾段以及側線采出段;其中,預分餾段有26~70塊塔板;公共精餾段有12~45塊塔板;公共提餾段有12~45塊塔板;側線采出段有26~70塊塔板。
上述隔壁精餾塔實現混合物分離的同時得到高純度的側線產品。
隔板為平板結構,隔板的長度方向與精餾塔本體的軸線平行,隔板一側(左側)對應的區域為預分餾段;隔板另一側(右側)對應的區域為側線采出段;隔板的上側區域為公共精餾段,隔板正下方的區域為公共提餾段。此結構可實現在一塔中完成傳統兩塔生產nC12的目標,且本申請的隔壁精餾塔只需有一個冷凝器和一個再沸器,節約能耗和設備投資,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位置參照現有常用精餾塔。
本申請頂部、底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均指裝置正常使用時的相對位置。
根據進料組成不同,預分餾段的第14~52塊塔板間設有進料口;側線采出段的第16~50塊塔板間設有側線采出口。側線采出口采出98.5%nC12產品。
為了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各段中(包括:預分餾段、公共精餾段、公共提餾段以及側線采出段),塔板間距均為300mm~800mm。
為了進一步確保分離效率和產品純度,隔板位于精餾塔本體內部的中間位置,隔板高度與預分餾段等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和產品純度,隔板高度為9.36m~67.2m。
為了進一步提供分離效率,共公共精餾段最后一塊塔板處設有液體分配器;精餾塔本體內部的塔盤為F1型浮閥塔板、篩板塔、泡罩塔板或高效立體傳質塔板(CTST塔板)。
共公共精餾段最后一塊塔板,指正常使用時,位于共公共精餾段最低端的塔板。本申請涉及塔板位置,均為從上向下數的塔板數。
利用上述隔壁精餾塔分離烴類混合物的方法,烴類混合物為≥nC8的烴類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41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