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寒區廢棄砂場鳥類棲息地近自然恢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48340.0 | 申請日: | 2017-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39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錄三;蔡文倩;劉云龍;徐飛;隋文志;袁鵬;林巋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7/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11388 | 代理人: | 王新發,常亞春 |
| 地址: | 10002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棄 鳥類 棲息 自然 恢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寒區廢棄砂場鳥類棲息地近自然恢復方法。
背景技術
鳥類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其群落結構變化常被用來指示棲息地狀況。決定鳥類棲息地適宜度的關鍵因子為水、食物和遮蔽物,這同時也是決定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關鍵指標。因此,通過評價鳥類棲息地適宜度的高低能夠直接反映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而對鳥類棲息地進行近自然恢復,亦會助力于河流生態系統健康的保護。
頻繁的河道采砂極大地破壞了松花江流域鳥類棲息地的物理和生物完整性,導致其生境結構簡單化,棲息地適宜度較低。目前,松花江及其鄰近的黑龍江流域鳥類棲息地保護多選取開發較低的自然或近自然生境,采用就地保護的原則對現有棲息地進行保育。然而,在遭受采砂干擾的中小河流,鳥類棲息地保護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視,恢復技術上也有待進一步的梳理。
本發明充分利用廢棄砂場的底質及地貌特點,采用“功能分區-地貌修飾-砂質改造-植被恢復”的近自然恢復技術體系,從生態完整性的角度進行鳥類棲息地的近自然恢復,進而實現河流生態功能的恢復。本發明方法降低了采砂場的生態恢復難度,加快了恢復速度,成本低,環境效益好,可廣泛應用于寒區尤其是松花江流域廢棄砂廠鳥類棲息地的近自然恢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解決松花江流域采砂導致的鳥類棲息地破碎與河流生態系統功能喪失的雙重問題的寒區廢棄砂場鳥類棲息地近自然恢復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寒區廢棄砂場鳥類棲息地近自然恢復方法,包括以下實施步驟:
1)功能分區:選取具有恢復潛力的河岸帶廢棄砂場,調查鳥類多樣性及其棲息地的生態現狀,識別鳥類棲息地存在的主要問題,選取恢復的關鍵種群,確定生態修復目標,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棲息地功能分區;
2)地貌修飾:根據廢棄沙廠原有地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一定的比例,打造深水區、淺水區、沼澤區、沙洲區和光灘區縱橫交錯的地貌形態;修整坡面,將灘地的平均坡度控制在3°以下;
3)砂質改造:在光灘區放置1m*1m的木方攔截泥沙,木方內種植寒區耐水淹的濕地草甸植被,并對濕地草甸植被進行固定;木方和方內植被發達的根系可攔截泥沙,加快光灘向沼澤的轉變進程;
4)植被恢復:在豐水位以上的河岸帶與陸地交界處,成片種植鳥類喜愛筑巢的高大喬木,淺水區水面成片種植鳥類喜食的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淺水區邊緣和沼澤區混植灌木和濕生植被,沙洲區單植灌木。
優選地,步驟1)中的功能區包括覓食區、休憩區和繁殖區;其中,覓食區和休憩區互相交織,位于水面及其邊緣的草叢和灌木叢內;繁殖區位于水面邊緣的草叢、灌叢、喬木林或沙洲內密植的灌叢內,且與休憩區和覓食區部分交叉。棲息地寬度最少為50米,長度最少為500米。
優選地,步驟2)中,開放水域面積20%以上,沼澤區面積40%左右;與常水位線相比,深水區的水位為-0.45 ~ -1.5 m,淺水區的為-0.1 ~ -0.45 m,光灘區和沙洲區的則控制在0 ~ +0.2 m。
優選地,步驟4)中,浮葉植物為荇菜、菱角、荷花、睡蓮等,挺水植物為水蔥、香蒲、澤瀉、水芹、水蒿、蘆葦等,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的蓋度不低于50%;濕生植被為塔頭或小葉章,蓋度不低于70%;喬木為榆樹、刺槐等,灌木為松江柳、卷邊柳或柳葉繡線菊等,蓋度不低于70%;栽種時,可選取一種或多種植被自由組合。
本發明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充分調查恢復區鳥類群落結構現狀的基礎上,識別采砂對鳥類棲息地的破壞程度,確定生態恢復目標,設計恢復方案,并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棲息地功能分區。
(2)本發明充分利用廢棄砂場的底質及地貌特點,合理配比對水禽棲息必需的深水、淺水、沼澤、光灘、沙洲、緩沖帶林地等地貌類型,與植被恢復相結合,形成密林、疏林、島狀林、開闊地、淺灘、沼澤、灌叢等多樣的植被生境類型,為鳥類以及水生態系統其它生物類群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3)本發明從生態完整性的角度出發,采用“功能分區-地貌修飾-砂質改造-植被恢復”的近自然恢復技術體系,降低了采砂場的生態恢復難度,加快了恢復速度,成本低,環境效益好,,可廣泛應用于寒區尤其是松花江流域廢棄砂廠鳥類棲息地的近自然恢復。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483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干擾變頻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脈寬調制的脈頻調制驅動電路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