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紅薯葉中提取濃縮膠質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41305.6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5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德祿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德祿 |
| 主分類號: | A23L29/206 | 分類號: | A23L29/2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5412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薯 提取 濃縮 膠質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從紅薯葉中提取膠狀體的方法,屬于農業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紅薯(英文: sweet potato)原名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紅芋、甘薯、蕃薯、大米、番芋、地瓜(北方)、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等。紅薯屬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鐘狀或漏斗狀,長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北方俗稱地瓜、山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并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紅薯(英文: sweet potato)原名 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東北俗稱地瓜(湖北話 紅苕、 紅芋、 白薯、茴芋、紫薯、 甘薯、朱薯、 金薯等,又名山芋、甘薯、番薯、白芋等。紅薯屬 管狀花目, 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 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鐘狀或漏斗狀,長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紅薯塊根富含蛋白質、淀粉、 果膠、纖維素、 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含糖1.5%-5%。
紅薯塊根具有活性成分,有 抗癌、保護心臟、預防 肺氣腫、 糖尿病、減肥、美容等功效,有“ 長壽食品”美譽。另外,塊根常除供食用外,還可以制糖和釀酒、制 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膠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條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
16世紀初, 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 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 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明代的《 閩書》、《 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紅薯其之所以稱番薯,大抵是因為它是“舶來品”之故。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采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歷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饑。振龍子經綸白于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獲,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磽確之地遍行栽播。”還說:“以得自番國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種之,故又曰金薯。”又據:陳振龍6世孫陳世元及其子陳云,先后以甘薯傳種于 鄞州(浙江寧波)、膠州、 青州(山東省青島、益都一帶)、 豫州(河南朱仙鎮一帶)各地,漸次在浙江各地傳播,時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實證明甘薯系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 廣東,而后向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等地傳播。現今中國的 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世界首位。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為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 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矩棱,綠或紫色,被疏柔毛或無毛,莖節易生 不定根。(1)纖維根,又稱細根,呈纖維狀,細而長,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纖維根在生長前期生長迅速,分布較淺;后期生長緩慢,并向縱深發展。纖維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層內,少數深達1米以上。(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根長0.3-1米,粗0.2-2米。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氣候條件(如低溫多雨)和土壤條件(如氮肥施得過多,而磷、鉀肥施得過少)等的影響,使根內組織發生變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柴根徒耗養分,無利用價值,應防止其發生。(3)塊根,也叫貯藏根,是根的一種變態。它就是供人們食用、加工的薯塊。紅薯塊根既是貯藏養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塊根是蔓節上比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 肥、 水、溫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長成的。紅薯塊根多生長在5-25厘米深的土層內,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層發生。單株結薯敷、薯塊大小、與品種特性及栽培條件有關。塊根通常有紡錘形、圓形、圓筒形、塊狀等幾種形狀。塊根形狀雖屬品種特性,但亦隨土壤及栽培條件發生變化。皮色有白、黃、紅、紫等幾種基本顏色,由周皮中的色素決定。薯肉基本色是白、黃、紅或帶有紫暈。薯肉里胡蘿卜素的含量影響肉色的濃淡。塊根里有乳汁,俗稱白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德祿,未經黃德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413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