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為鱉持續提供鮮活餌料的稻田種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40928.1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245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6 |
| 發明(設計)人: | 趙譜遠;王懷晰;宋嬌;李星星;韓洪波;王鴻雁;楊云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遵義市水產站(遵義市水產繁殖場);貴州山至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遵義浩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2112 | 代理人: | 李雪梅 |
| 地址: | 563000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持續 提供 鮮活 餌料 稻田 方法 | ||
1.一種為鱉持續提供鮮活餌料的稻田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種養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稻田的準備: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耕作層深厚不漏水的稻田,將深耕后的田地四周夯實、加高50~60cm,寬40~50cm,同時四周用彩鋼板建防逃設施,高50~55cm,基下埋20~25cm,間隔150cm釘竹樁或木樁加以牢固;田埂內側80~85cm開挖養殖溝,上寬150~200cm,下寬120~150cm,深80~100cm;養殖溝內側為水稻種植區,養殖溝與種植區間用水泥磚堆砌隔開,有助于種植區內保水;在稻田一角設置曬臺區,供鱉上岸休息;進排水口設置攔魚網,攔魚網的孔徑為2~3mm;在移栽水稻前每畝均勻施撒50~60kg的有機肥和生物肥,禁用化肥,后每隔30~35天追肥1次,每次25~30kg/畝;秋季在稻田中種植綠肥、紫云英,移栽秧苗前10~15天將綠肥、紫云英打碎還田;
(2)水稻品種的選擇及栽培:水稻品種選擇分蘗能力強,抗病蟲、抗倒伏、葉片直立的品種川優6203和滇屯502,采用機器插秧,插秧密度為1.2~1.3萬穴/畝,每穴4~5株,均采取寬窄行模式,雙行株距17~20cm,行距30~40cm;
(3)種魚的放養:羅非魚選擇健康無病、活力強且已經性成熟可直接繁殖的種魚,規格為200~300g/尾,放養密度為100~150尾/畝,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浸泡5~8分鐘,對魚體進行消毒;羅非魚在水溫20~25℃環境下時,繁殖能力很強,每月可繁殖一次,5~7天可孵出魚苗,魚苗可作為鱉的持續鮮活餌料;
(4)鱉的放養: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活動力強的鱉,用3~4%的食鹽水浸泡5~8分鐘進行殺菌消毒,然后放入稻田中,放養規格為500~600g/只,放養密度為70~80只/畝;此規格階段的鱉成活率高,生長快,4~8個月可達到上市規格;
(5)日常種養管理:每天巡塘檢查1~2次,檢查稻、魚、鱉生長情況,檢查水質、水位情況,檢查防逃設施是否牢靠。
2.根據權利要求1為鱉持續提供鮮活餌料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有機肥可以肥水、培育浮游動植物,羅非魚以稻田中的有機碎屑、雜草、浮游動植物為餌料來源,鱉又以羅非魚所繁殖的幼魚為餌料,由此形成食物鏈,持續為養殖鱉供給鮮活餌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遵義市水產站(遵義市水產繁殖場);貴州山至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未經遵義市水產站(遵義市水產繁殖場);貴州山至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409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玉米間作花生套種紅薯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淺生淮山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