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藥水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36000.6 | 申請日: | 2017-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193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金得成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金得成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 | 分類號: | A61K36/88;A61P17/02;A61K35/618;A61K35/64;A61K35/6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6441 河南省商***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治療 燒傷 燙傷 藥水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藥水。
背景技術(shù)
燒傷、燙傷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突發(fā)性疾病,一旦遭遇燒傷、燙傷之后,往往手忙腳亂,處理不及時即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耽誤病情,嚴重著會留下疤痕,造成終身的遺憾,給患者的精神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目前我國在治療燒傷、燙傷方面,有許多成熟的方法,但普遍存在著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費用高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傷口感染,愈后往往留下疤痕,需要配合整容或二次整形手術(shù)。
目前市面上冶療燒燙傷的藥膏和擦劑有很多,而這些產(chǎn)品普遍存在以下缺點:(1)涂上藥膏后無法立即止痛;(2)油膏類會使皮膚毛孔不透氣,易滋生細菌,引發(fā)感染;(3)油膏類用后大多需要包扎保護,更換包扎敷料會造成新的傷害。
燒燙傷按深度,一般分為三度:1.一度燒燙傷:只傷及表皮層,受傷的皮膚發(fā)紅、腫脹,覺得火辣辣地痛,但無水泡出現(xiàn)。 2.二度燒燙傷:傷及真皮層,局部紅腫、發(fā)熱,疼痛難忍,有明顯水泡。3.三度燒燙傷:全層皮膚包括皮膚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仿害,皮膚焦黑、壞死,這時反而疼痛不劇烈,因為許多神經(jīng)也都一起被損壞了。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出現(xiàn)的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愈后留有傷疤的問題,提供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藥水,涂抹后就止痛、皮膚透氣、無需包扎,能夠快速治療燒傷、燙傷,在治療過程中病人無痛苦,愈后不會留有疤痕。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治療燒傷燙傷藥水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泡制藥物泡制,過濾后得到泡制藥液,將煎制藥物煎制得到煎制藥液,將煎制藥液與泡制藥液混合制成燒傷燙傷的藥水。
一種治療燒傷燙傷的藥水,由泡制藥液和煎制藥液組成,泡制藥液為白醋將泡制藥物泡制后過濾得到的藥液,所述煎制藥液為將煎制藥物煎制得到的藥液。
進一步的,所述泡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拉拉秧、陰柳尖、霜打桑葉、地膚子、苦參、紅花、白鮮皮、蟬蛻、生地、紫草、板藍根、丹參。
進一步的,所述煎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地丁、大黃、黃芪、甘草、當歸、珍珠、制沒藥、全蟲、藏紅花、夏枯草。
進一步的,所述泡制藥物用白醋泡制20天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煎制藥物用銅鍋槡材作燃料煎制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泡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拉拉秧3~8份、陰柳尖2~4份、霜打桑葉3~8份、地膚子3~8份、苦參3~8份、紅花3~8份、白鮮皮3~8份、蟬蛻3~8份、生地3~8份、紫草3~8份、板藍根3~8份、丹參3~8份。
進一步的,所述煎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地丁4~8份、大黃6~10份、黃芪4~8份、甘草3~8份、當歸4~9份、珍珠5~12份、制沒藥3~9份、全蟲5~12份、藏紅花3~8份、夏枯草5~12份。
進一步的,所述泡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拉拉秧5份、陰柳尖3份、霜打桑葉5份、地膚子5份、苦參5份、紅花5份、白鮮皮5份、蟬蛻5份、生地5份、紫草5份、板藍根5份、丹參5份。
進一步的,所述煎制藥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地丁6份、大黃8份、黃芪6份、甘草5份、當歸6份、珍珠8份、制沒藥6份、全蟲8份、藏紅花5份、夏枯草8份。
拉拉秧,桑科葎草屬一種野生的攀藤植物,藥性甘,苦,寒。功效 清熱解毒,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熱妄行或血瘀脈絡之出血證,對于血熱夾瘀的各種出血證,尤為適宜。如治吐血不止,單用本品為末煎服;若治衄血,本品能通經(jīng)絡,行瘀滯,故可用治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血瘀經(jīng)絡閉阻之證。
陰柳尖即檉柳尖,檉柳尖味甘、辛,性平。歸肺、胃、心經(jīng)。疏風,解表,透疹,解毒。本草匯言》:“檉柳,涼血分,發(fā)痧瘩,解痧毒之藥也。古云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涼輕散之劑,則出而解。
霜打桑葉即霜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別錄》:去皮膚中熱氣,使人潤澤,散惡瘡疝瘕,強陰。
苦參,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金得成,未經(jīng)金得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36000.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