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魚?鱉模式綜合種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17669.0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17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盛茂陸 | 申請(專利權)人: | 銅陵家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6/00 | 分類號: | A01G16/00;A01K67/02;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441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稻 模式 綜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稻-魚-鱉模式綜合種養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營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水體到餐桌”實行全程質量監控,常規水稻和一般的水產品已不能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優質化、安全化的消費需求,人們希望吃到更營養、更安全的食品,因而無公害稻米和優質水產品的消費需求日益上升。
稻田綜合種養目前是農業部農業側改革的一項主推措施,也是“安徽省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模式攻關”行動重點之一。稻田環境適宜魚、鱉生長,水稻生長溫度也是魚、鱉的適宜生長溫度,稻田內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可供甲魚攝食,高溫時水稻又可為魚、鱉遮蔭。魚、鱉的活動使其能起到疏通田泥的作用,既有利于肥料分解,又能促進水稻的根系發育,魚、鱉糞便又是水稻的良好肥料,魚、鱉通過捕食田間害蟲可避免使用化學藥品,生產的水稻達到無公害或綠色標準,整個生產過程不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生態效益顯著。
本發明探索了一條既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稻田資源,又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的新路子。所養殖魚鱉綠色、環保、無公害、味道鮮美,即解決了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又帶動了周邊養殖戶從科技推廣中實現綠色增收目的,本發明的實施可促進近百戶農民轉產轉業,促進該區域稻田種養業朝規模化、集約化、無害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化發展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魚-鱉模式綜合種養方法。本發明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稻田資源,又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的新路子。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稻-魚-鱉模式綜合種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內容:
(1)稻田改造
首先需要平整改造稻田畝,稻田四周開挖環溝,寬度3-5米、深1.0-1.5米,加固田埂,并在稻田的四周新建防逃設施,修建進出道路,寬4米砂石路;
(2)水產混養品種及稻種的選擇
選擇鰱、鳙、草、鯽夏花魚種和中華鱉進行混養;
稻種選擇:選擇鎮稻14號作為種植稻種;
(3)苗種種養及水位控制 4月底、5月初開始投放鰱、鳙、草、鯽夏花魚種,因種養結合,可提高放養密度,畝均放養魚種1000尾,初始水位最深處為1米,魚苗放養后,每天提高水位 2~3 厘米,至魚苗放養15天時,水位高出中央稻田面 5-8 厘米,此時直播稻種在中央的稻田里,每畝直播 6kg,6月中下旬開始放養鱉苗,規格為只重500-600g的中華鱉種,畝均放養30只,鱉放養前經過消毒和雌雄分選,經雌雄分養后規格更為均勻;
(4)水質調控及病害控制
通過多品種混養及種養結合,具有顯著的生態防病作用,水稻生長在稻田中,制約了病原生物繁殖,一些害蟲、蟲卵被水生動物攝食,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全程不施用農藥,同時稻田水體中的殘餌、排泄物、底泥等為其生長提
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也不需要施用化肥,在水產養殖病害方面以防為主,在下暴雨的 1~2 天前用生石灰潑灑全池,用量為3-4 千克/畝,暴雨后及時用解毒活水素,并每隔半個月定期使用EM菌制劑;
(5)飼料投喂 給中華鱉投喂甲魚配合飼料和搭配 20% 野雜魚、螺螄等動物性飼料,使用絞肉機絞碎后混在甲魚配合飼料中,拌水捏團均勻投喂在飼料料臺上,每天上午 8: 00 和下午 15: 00 各投喂1次,日投餌率 3% ~5% ,在高溫季節適量添加絲瓜汁、蘋果汁等青飼料,為甲魚消暑降溫,鰱、鳙、草、鯽夏花魚,以中華鱉殘餌、天然餌料為食,不用專門投喂餌料;
(6)水產品起捕及水稻收割
10 月底左右,人工方式收割水稻,直接割取稻穗,10 ~ 12 月,
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捕撈達到商品規格的魚鱉,不起捕的中華鱉可存田溝自然過冬。
有益效果
經測產,畝產優質水稻500kg,魚65kg,750g以上上市規格甲魚25kg ,稻-魚-鱉模式畝增收1500元以上。
本發明提供了一條既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稻田資源,又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的新路子。所養殖魚鱉綠色、環保、無公害、味道鮮美,即解決了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又帶動了周邊養殖戶從科技推廣中實現綠色增收目的,本發明的實施可促進近百戶農民轉產轉業,促進該區域稻田種養業朝規模化、集約化、無害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化發展目標。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銅陵家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銅陵家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176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富硒高產水稻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紅花槭嫁接育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