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12007.4 | 申請日: | 2017-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6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羅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飛龍水處理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K9/20;A61P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499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高脂血癥 丸劑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特別是供高脂血癥患者使用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醫(yī)者認為:高脂血癥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臨床表現: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盡管高脂血癥可引起黃色瘤,但其發(fā)生率并不很高;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又是一種緩慢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和異常體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時才發(fā)現有血漿脂蛋白水平升高。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高脂血癥的中藥組合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yī)中藥學的不斷發(fā)展,在治療高脂血癥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的優(yōu)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針對現有西醫(yī)治療高脂血癥的現狀,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以解決高脂血癥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高脂血癥。
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西洋參30~80g、黨參150~300g、麥冬60~160g、北五味30~120g、黃芪150~320g、石斛60~160g、山楂30~120g、茯苓100~160g、白豆蔻30~80g、王不留行60~120g、白術100~160g、山茱肉80~160g、三七30~120g、荷葉30~100g,淀粉適量。
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西洋參38~70g、黨參180~260g、麥冬70~140g、北五味38~105g、黃芪180~260g、石斛70~140g、山楂38~105g、茯苓115~140g、白豆蔻38~80g、王不留行70~105g、白術115~140g、山茱肉90~140g、三七38~105g、荷葉38~90g,淀粉適量。
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西洋參60g、黨參230g、麥冬120g、北五味95g、黃芪230g、石斛120g、山楂95g、茯苓120g、白豆蔻70g、王不留行95g、白術120g、山茱肉120g、三七95g、荷葉80g,淀粉適量。
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除淀粉外,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tǒng)制備中藥水丸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和淀粉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備成水丸劑(其水丸的粒度為:3.9mm~4.0mm),進而烘干、消毒,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水丸劑藥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6g /次,飯前服,同時多吃蔬菜和水果。30天為一個療程,服藥1~3個療程,癥狀消失,病告痊愈。
本發(fā)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fā)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fā)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西洋參,性味:甘、微苦、涼,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
黨參,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氣微兩虧等癥;
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等癥;
北五味,性味:性味:酸、甘、溫,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用于久瀉不止、久咳虛喘、心悸、失眠、多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消渴、遺精、滑精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飛龍水處理技術研究所,未經成都市飛龍水處理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120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