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柔性電極、其制備方法以及一種肌電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06809.4 | 申請日: | 2017-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530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尚杰;唐大秀;李潤偉;劉宜偉;胡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B5/296 | 分類號: | A61B5/2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陳英俊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柔性 電極 制備 方法 以及 傳感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柔性電極,包括電極內層、電極外層和導電接頭;采用液態金屬與熔融彈性體混合后固化形成電極內層;電極外層具有導電性,包覆著電極內層的底部,由固態導電材料和彈性體組成,固態導電材料均勻分布在彈性體中;導電連接器一端伸入電極內層的底部,另一端連接外部元件,形成電連接。該柔性電極既有高導電性又有高柔韌性,同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穩定,可用于肌電傳感器等,使用時電極外層能夠貼合肌膚,電極與皮膚間接觸阻抗小,采集到高信噪比的肌電信號,在康復醫學工程、運動監測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柔性電子技術和信息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柔性電極、其制備方法以及一種肌電傳感器。
背景技術
隨著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智慧醫療的關注,能長期連續使用,且能采集到高信噪比信號的肌電傳感器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電極是傳感器信號采集模塊的核心,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傳感器的性能。電極主要分為濕電極和干電極兩大類。濕電極導電性好、工藝成熟,但是采用的導電膠易干燥,不適合長期連續使用。干電極主要分為浸入式微針電極、非接觸電容式電極、表面電極三類。浸入式微針電極避開了皮脂、角質層等高阻抗的影響,得到的肌電信號質量高,但是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不被大部分患者接受;非接觸電容式電極避免電流直接流過人體造成極化現象,但是干擾大,不利于采集本身就十分微弱的生物電信號。因此,采用表面電極制作可長期連續使用的肌電傳感器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表面電極是金屬電極和硅膠電極。當應用于肌膚表面時,金屬電極導電性好,但是剛性平面不能緊密貼合皮膚,皮膚與電極間阻抗大,導致信噪比較低,且金屬電極易造成皮膚過敏和擦傷;硅膠電極柔韌性較好,但一般導電性較差,很難采集到高質量的肌電信號。為此,提出了采用液態金屬與熔融彈性體混合,使液態金屬顆粒均勻分散在彈性體中,然后靜置固化而形成柔性電極的方法。但是,由于液態金屬的比重較大,在實際的靜置固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液態金屬向底部下沉,從而引起柔性電極中液態金屬分布不均勻的問題,下沉嚴重時甚至出現電極底部液態金屬液滴溢出的現象。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柔性電極,既有高導電性又有高柔韌性,同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柔性電極,包括電極內層、電極外層和導電連接器;
電極內層的形成方法為:將包含液態金屬與熔融彈性體的混合體攪拌均勻,使液態金屬顆粒均勻分散在彈性體中,然后固化其中的彈性體;
電極外層具有導電性,包覆著電極內層的底部,由固態導電材料和彈性體組成,固態導電材料均勻分布在彈性體中;
導電連接器一端伸入電極內層的底部,另一端連接外部元件,形成電連接。
作為優選,電極外層薄薄包覆著電極內層的底部,即,電極外層厚度小于電極內層的厚度;進一步優選,電極外層的厚度為30um-1mm。
作為優選,導電連接器一端伸入電極內層底部并與電極外層相連接。
作為優選,電極外層還薄薄包覆著電極內層的側面部分。
所述的液態金屬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流動性,包括但不限于鎵基合金,例如鎵銦合金、鎵銦錫合金等,以及過渡族金屬、固態非金屬元素的一種或幾種摻雜的鎵基合金。
所述的彈性體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包括但不限于樹脂、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橡膠、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水凝膠、聚氨酯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固態導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碳納米管、炭黑、銀納米線、銅納米線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制備上述柔性電極的方法,該方法稱為涂敷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068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