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05368.6 | 申請日: | 2017-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6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紅兵;江家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優麗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73 | 分類號: | B29C45/73;B29C45/78;B29C45/7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長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曉微,葉美琴 |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塑 模具 循環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注塑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制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制造出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產品而廣泛的應用于塑膠制品加工行業。注塑模具在制作塑膠制品時,主要利用塑料的熱熔原理,將熔融的塑料通過注塑機注射進模具的型腔內,然后冷卻定型,打開模具即可獲取成型制品。在注塑前需要對塑料進行加熱融化,在成型時對塑料進行冷卻,在冷卻的過程中溫度較高,一般情況下通過水冷和風冷進行冷卻,但是這兩種方法保留冷卻時的熱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進而無法對冷卻時的熱能進行利用。
發明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包括:
S1、在注塑完成后,通過常溫導熱油對模具進行冷卻;
S2、收集對模具進行冷卻后的高溫導熱油;
S3、在下次注塑過程中,通過高溫導熱油對模具型腔內的注塑料進行保溫;
S4、收集對模具型腔內的注塑料進行保溫后的中溫導熱油;
S5、通過中溫導熱油對塑料粒料進行預加熱。
優選地,步驟S2,還包括:
獲取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并將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分別與預設的第一溫度閾值、第二溫度閾值進行比較,其中,第一溫度閾值小于第二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小于第一溫度閾值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加熱,使高溫導熱油的溫度高于第一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大于第二溫度閾值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降溫,使高溫導熱油的溫度低于第二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處于第一溫度閾值和第二溫度閾值之間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保溫。
優選地,步驟S2中,通過多個溫度傳感器獲取高溫導熱油的溫度。
優選地,步驟S4,還包括:
獲取中溫導熱油的溫度,并判斷中溫導熱油的溫度是否小于預設的第三溫度閾值,當判斷結果為是時,對中溫導熱油進行加熱,直到中溫導熱油的溫度大于第三溫度閾值后,對中溫導熱油進行保溫;
當判斷結果為否時,對中溫導熱油進行保溫。
優選地,步驟S4中,通過多個溫度傳感器獲取中溫導熱油的溫度。
本發明中,在注塑完成后,通過常溫導熱油對模具進行冷卻,收集對模具進行冷卻后的高溫導熱油,在下次注塑過程中,通過高溫導熱油對模具型腔內的注塑料進行保溫,收集對模具型腔內的注塑料進行保溫后的中溫導熱油,通過中溫導熱油對塑料粒料進行預加熱,如此,通過導熱油對模具冷卻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進行收集,并通過導熱油對下一次注塑過程中的注塑料進行保溫,同時利用保溫后的導熱油對塑料粒料進行預加熱,提高塑料粒料的溫度,實現熱能循環,節約能源降低排放,同時,由于塑料粒料進行了預加熱,會減少塑料粒料正常加熱的時間,進一步減少加熱設備的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注塑模具熱循環控制方法,包括:
步驟S1,在注塑完成后,通過常溫導熱油對模具進行冷卻。
在具體方案中,導熱油是一種用于間接傳遞熱量的一類熱穩定性較好的專用油品,由于其具有加熱均勻,調溫控制準確,傳熱效果好,且節能,通過常溫導熱油對模具進行冷卻,實現快速冷卻和穩定冷卻,并能保存大部分冷卻的熱能,通過常溫導熱油對模具進行冷卻,進而可對模具內的注塑料進行冷卻。
步驟S2,收集對模具進行冷卻后的高溫導熱油,還包括:
獲取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并將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分別與預設的第一溫度閾值、第二溫度閾值進行比較,其中,第一溫度閾值小于第二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小于第一溫度閾值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加熱,使高溫導熱油的溫度高于第一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大于第二溫度閾值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降溫,使高溫導熱油的溫度低于第二溫度閾值;
當高溫導熱油的溫度處于第一溫度閾值和第二溫度閾值之間時,對高溫導熱油進行保溫,其中,通過多個溫度傳感器獲取高溫導熱油的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優麗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優麗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053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