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型藻類的恒化連續培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02212.2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572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鄭正;張威振;蔣夢琦;吉喜燕;趙薇;羅興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36 | 分類號: | 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型 藻類 連續培養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型藻類的恒化連續培養裝置,包括在兩端部相互并聯的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所述第一培養器設有注入口及溢流口,所述注入口與存儲有培養液的儲液瓶相連,所述培養液填充滿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后可通過溢流口排出,所述第二培養器通過導氣管連接有氣泵,經所述氣泵泵出的空氣進入第二培養器后,在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所構成的并聯回路中形成氣液循環流。在氣液循環流的作用下,使得培養液以及培養液中的二氧化碳與藻類充分混合,并且及時排除容器內的高密度氧,一方面提高了培養液的利用率,另一方便也增強了藻類的光合作用。同時,在氣液循環流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藻類貼壁生長的情況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型藻類培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微型藻類的恒化連續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微型藻類為自然界中常見生物,廣泛應用于科研實驗。
恒化連續培養是連續恒定地向培養器中輸入新鮮培養液,通過培養液中限制營養鹽的作用和培養器的溢流維持培養體積恒定。恒化連續培養通過培養液中單一的限制因素和培養器的溢流的控制,使培養器中藻的生長處于相對穩定平衡狀態,而且這一穩態可持續較長時間。根據恒化培養的特點,適合開展藻類生長、代謝、毒理等各方面的實驗。而且操作和費用相對簡單便宜,是值得推廣采用的方法。
目前關于藻類培養技術,無論室內的研究使用,還是室外大規模的養殖,均有大量的關于其裝置的研究開發,各有千秋,但仍然存在如下技術缺陷:由于連續培養大部分均為靜置培養,容易造成藻類貼壁生長;且容易成團,不利于藻類同營養鹽的充分混勻,也不利于常規藻類計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培養液混合均勻的、可有效避免藻類貼壁生長的且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微型藻類的恒化連續培養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微型藻類的恒化連續培養裝置,包括在兩端部相互并聯的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所述第一培養器設有注入口及溢流口,所述注入口與存儲有培養液的儲液瓶相連,所述培養液填充滿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后可通過溢流口排出,所述第二培養器通過導氣管連接有氣泵,經所述氣泵泵出的空氣進入第二培養器后,在第一培養器和第二培養器所構成的并聯回路中形成氣液循環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培養器為圓柱體培養器,所述第二培養器為連接在圓柱體培養器下方的螺旋管式培養器。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式培養器的兩端為與圓柱體培養器相連的豎管,所述導氣管伸入至豎管內并向下折彎使得導氣管的管口向下,所述導氣管的管口為倒尖角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式培養器的中部包括第一段螺旋管,所述第一段螺旋管置于水缸內,所述水缸內盛放有水且設有水溫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式培養器的中部包括第二段螺旋管,所述第二段螺旋管的旋轉通道內布置有若干燈管。
進一步地,所述氣泵和導氣管之間設有洗氣瓶,所述洗氣瓶內盛放有濃硫酸或5%的氧化汞。
進一步地,所述儲液瓶的頂部設有帶內膜的瓶蓋且儲液瓶的內部與大氣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溢流口的頂部與大氣相通且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有攔藻膜和消毒棉球,位于所述攔藻膜和消毒棉球之間連接有出水管以及用于收集培養液的收集槽。
進一步地,所述儲液瓶與注入口之間設有恒壓泵。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段螺旋管設有藻液采集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022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