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玻璃貼膜的光敏變色TPU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96728.0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526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雄;王一良;楊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5/06 | 分類號: | C08L75/06;C08L69/00;C08K5/3432;C08G18/76;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523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玻璃 光敏 變色 tpu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玻璃貼膜的光敏變色TPU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光敏變色TPU薄膜的制備原料包括以下組分:甲苯二異氰酸酯30?50重量份,聚酯多元醇20?40重量份,聚碳酸酯15?30重量份,2?(2,4?二硝基芐基)吡啶5?10重量份,擴鏈劑3?6重量份,催化劑1?3重量份。本發明所述的TPU薄膜用于玻璃貼膜時,一方面由于加入聚碳酸酯從而不會影響室內明亮度,又一方面當接受光照時,TPU薄膜由無色變為對護眼有益的淺綠色,從而避免了由于提高TPU薄膜透明度使室內光線過于明亮從而造成對眼睛的傷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領域,涉及一種光敏變色TPU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玻璃貼膜的光敏變色TPU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光敏變色現象是指在太陽光和紫外光等照射下,材料的顏色發生可逆變化的現象,光敏變色材料在光照下顏色發生變化,其潛在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如應用于電子顯示、玻璃貼膜、變色眼鏡等。目前在光敏變色材料的研究中,有機變色材料在低成本、易設計、色彩豐富和變色效率等方面具有優勢。
CN105254910A公開了一種光致變色薄膜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光致變色薄膜材料,按質量百分比由叔胺型苯甲酸酯為20-50%,水楊酸酯為1-15%,苯并三氮唑為1-5%,有機硅樹脂為5-50%,固化劑為0.5-5%,磷鉬酸為10-25%組成;其中所述有機硅樹脂與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0:1;該發明將磷鉬酸與苯并三氮唑組合,提高了光致變色的靈敏度,然而該光致變色薄膜材料只是將光敏化合物通過一定配比涂敷在聚氨酯表面,長時間使用會出現涂覆層脫落,同時雙層膜的折射率不同會導致光透過薄膜后顏色與理論值不同,因此該薄膜材料的制作難度大,且使用壽命短。
當前建筑同以往相比,更多地采用敞開式樓面設計,高頂篷和大面積玻璃,但玻璃窗會有刺目眩光、熱增強及高能耗,在陽光直射下會導致雙眼疲勞且注意力分散。玻璃貼膜已經相當普及,玻璃貼膜夏季可以阻擋45-85%的太陽直射熱量進入室內,當玻璃破碎時,碎片能夠緊緊粘貼在玻璃貼膜表面,保持原來的形狀,不飛濺,不變形。但在玻璃上貼膜之后,如果薄膜透明度過低,會影響室內的光線透過率,而如果保證了光線透過率又會因為陽光直射過多對人眼有一定的傷害,目前急需一種既可以保證光線透過率又可以減小對眼睛傷害的薄膜材料用于玻璃貼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玻璃貼膜的光敏變色TPU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敏變色TPU薄膜,所述光敏變色TPU薄膜的制備原料包括以下組分:
本發明提供的TPU薄膜原料中包括聚碳酸酯,加入聚碳酸酯可以提高材料的透明度,從而可以避免在玻璃上貼膜之后影響室內光線;原料中還包括2-(2,4-二硝基芐基)吡啶,2-(2,4-二硝基芐基)吡啶加入TPU薄膜后,在光照下會由無色變為對護眼有益的淺綠色,當取消光照時,可以變為最初的無色,以此達到光敏變色的效果。當本發明提供的TPU薄膜用于玻璃貼膜時,一方面由于加入聚碳酸酯從而不會影響室內明亮度,又一方面當接受光照時,TPU薄膜由無色變為對護眼有益的淺綠色,從而避免了由于提高TPU薄膜透明度使室內光線過于明亮從而造成對眼睛的傷害。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光敏變色TPU薄膜的制備原料包括以下組分:
優選地,所述甲苯二異氰酸酯與2-(2,4-二硝基芐基)吡啶的重量比為(5-6):1,例如5:1、5.2:1、5.4:1、5.5:1、5.7:1、5.8:1、5.9:1或6:1。在本發明中發現在甲苯二異氰酸酯與2-(2,4-二硝基芐基)吡啶的重量比滿足所述比例時,才能使得電子云密度達到足夠發生轉移的程度差異,才能更好地發揮光敏變色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967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