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寒牧區紫花苜蓿的種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94987.X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65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娜;王海慶;姚雷鳴;趙亮;徐田偉;胡林勇;徐世曉;趙新全;劉宏金;馬力;張曉玲;李善龍;吉漢忠;魏新忠;雷友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00 | 分類號: | A01G22/00;A01C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馬叢 |
| 地址: | 810008 青***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寒 牧區 紫花苜蓿 種植 方法 | ||
1.一種青藏高原高寒牧區紫花苜蓿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選地: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所選地塊的前茬作物為禾本科類作物,pH值為6.0~9.0;其中,針對所選地塊的土壤進行酸堿度檢測,若pH值小于6.0,則使用白云石粉或石灰石調節土壤使其pH值提高到6.0至9.0之間;若pH值大于9.0,則使用硫磺粉調節土壤使其pH值降低到6.0至9.0之間;
S2、整地施肥:在所選地塊依次進行施底肥、翻耕以及耙平耙細的步驟;其中,施底肥的肥料為農家肥和氮磷復合肥以及鉀肥,農家肥的用量為1000kg/畝~2000kg/畝,氮磷復合肥的用量為6kg/畝~15kg/畝,鉀肥的用量為8kg/畝~12kg/畝,翻耕深度為20~30cm;
S3、選種種植:
S31、選種:選用秋眠級達到1~3級、再生能力強的根蘗型和/或分枝型苜蓿品種;
S32、種子清洗和曬種處理:將苜蓿使用人工清選或機械清選,去除污染物殘留,清除苜蓿種子中夾雜的雜粒、破粒和癟粒,并且還對清洗后的苜蓿種子進行接種根瘤菌處理;播種前選擇晴朗的天氣,將種子在干燥向陽處曬種2~3天,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存活率;
S33、混種處理:將細沙土與苜蓿種子按照4~5:1的比例混合;
S34、播種:采用播種機開溝播種苜蓿,采用壟作條播的方法,開溝深度為9~10cm,撒種后覆土,覆土厚度為1~2cm,播種行距為30~50cm;其中,在播種時加入氮肥、磷肥和鉀肥作為種肥;所述種肥中,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比例為5:1:2;播種期選擇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之間;并且應根據土壤墑情和降水狀況在避開晚霜凍害的前提下盡量早播;
S4、田間管理:包括追肥和灌溉的步驟;
在苜蓿分蘗至拔節期,施用鉀肥促進苜蓿植株根部貯藏營養物質的積累;所述鉀肥為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鉀肥,施用量為5kg/畝~10kg/畝,施肥方法采取側深溝施肥;
灌溉要遵循“深灌少澆”的原則,灌水量以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為準,至少水分要滲入主根5cm以下:春季在苜蓿出苗時或返青后至苗高2~3cm時進行春灌,秋季在上凍前要進行秋灌;
S5、成熟收割:
采用刈割的方式,刈割時間應控制在霜凍前的4~5周進行,保證苜蓿在刈割后到植株枯黃期間至少有一個月的生長時間;并且采用高茬收割,留茬高度為5cm以上;其中,對播種當年的苜蓿不進行收割,從第二年開始再收割,對于刈割后的苜蓿植株,待苜蓿植株枯黃后進行耙平埋頸,使得苜蓿根頸掩埋在3~5cm厚的土壤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藏高原高寒牧區紫花苜蓿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調節所選地塊的pH值為7.0~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9498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高牛大力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北柴胡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