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茶園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92129.1 | 申請日: | 2017-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66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其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昭平縣古書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468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茶園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種植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到一種生態茶園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方面越來越注重,提倡少農藥、多陽光的綠色食品。茶葉在人們的生活中至關重要,構建生態茶園,提高茶葉的質量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茶園種植方法,利于茶園生物鏈保持,生產的茶葉品質好,害蟲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生態茶園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地:選取海拔300-700米高,土壤為酸性,向陽背西的山坡進行種植;(2)燒地:對山坡進行燒地,保留大棵的野果野樹,補種楊梅樹、野生柿子樹、枇杷樹、松樹;(3)密植:茶樹株行距0.3x1.5米,50天后每畝施有機肥與復合肥共25-35公斤,用人工除草或稻草、蕨類植物覆蓋于茶樹根部;(4)定形采摘:長出茶芽30cm高后進行定形采摘,一年重復3-4次;(5)茶園修剪:秋冬茶葉采摘結束后,對茶園進行修剪,將茶樹的茶葉和茶樹根部的蔭枝修剪掉;(6)噴藥:修剪后選在晴天,溫度在18-23℃進行噴灑石硫合劑每畝用量0.25-0.4KG;(7)施肥:對茶園茶樹進行施有機肥,施于根部,每畝200-250公斤;(8)摘芽:初春采摘嫩芽或一芽一葉;(9)重修剪:5-6月份,蟲害高發期,對茶樹進行重大修剪,不留葉;(10)摘芽:8-9月份,對茶樹生長出來的嫩芽進行采摘,用人工除草或稻草、蕨類植物覆蓋于茶樹根部;(11)第二年施肥:每畝施有機肥與復合肥共50-70公斤,用人工除草或稻草、蕨類植物覆蓋于茶樹根部。
進一步說明,所述野果野樹為野楊梅樹、野生柿子樹、枇杷樹、松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利于茶園生物鏈保持,生產的茶葉品質好,害蟲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應用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生態茶園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海拔700米高,土壤為酸性,向陽背西的山坡進行種植;(2)對山坡進行燒地,保留大棵的野果野樹,如野楊梅樹、野生柿子樹、枇杷樹、松樹等,補種楊梅樹、野生柿子樹、枇杷樹、松樹,保留生物鏈完整,以防蟲;(3)密植:茶樹株行距0.3x1.5米,50天后每畝施有機肥與復合肥共25公斤,用人工除草減少除草農藥使用;(4)定形采摘:長出茶芽30cm高后進行定形采摘,一年重復3次;(5)茶園修剪:秋冬茶葉采摘結束后,對茶園進行修剪,將茶樹的茶葉和茶樹根部的蔭枝修剪掉,通風透氣,不滋生病菌;(6)噴藥:修剪后選在晴天,溫度在18℃進行噴灑石硫合劑每畝用量0.25KG,將蟲卵殺死;(7)施肥:對茶園茶樹進行施有機肥,施于根部,每畝200公斤,促使根部茁壯生長,提高抗病害蟲的能力;(8)摘芽:初春采摘嫩芽或一芽一葉,將蟲卵帶走;(9)重修剪:5-6月份,蟲害高發期,對茶樹進行重大修剪,不留葉,使得病害蟲暴露在在太陽下,利用太陽的高溫將病蟲曬死;(10)摘芽:8-9月份,對茶樹生長出來的嫩芽進行采摘,不給病蟲留有滋生的溫床,用人工除草;(11)第二年施肥:每畝施有機肥與復合肥共50公斤,用人工除草。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昭平縣古書茶業有限公司,未經廣西昭平縣古書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921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果樹的修枝方法
- 下一篇:一種葡萄覆蓋栽培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