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ncRNA在藏綿羊低氧適應性檢測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85564.1 | 申請日: | 2017-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301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斌;丁學智;曾玉峰;郭憲;袁超;郭婷婷;孫曉萍;岳耀敬;梁春年;褚敏;馮瑞林;牛春娥;郭健;楊博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8 | 分類號: | C12Q1/68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劉奇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藏綿羊 低氧適應性 檢測 應用 功能基因組學 適應性機制 反芻動物 低氧環境 分子生態 分子育種 極端環境 系統研究 表達譜 脅迫 篩選 支撐 研究 | ||
本發明提供了lncRNA在藏綿羊低氧適應性檢測中的應用,所述lncRNA為TCONS_00332125、TCONS_00377466或TCONS_00139593,通過系統研究藏綿羊低氧適應性lncRNA表達譜,篩選經qRT?PCR驗證的與低氧適應性相關的lncRNA,能夠應用于藏綿羊低氧適應性檢測,有助于闡明藏綿羊對低氧環境脅迫下的適應性機制,豐富極端環境下反芻動物分子生態適應性方面的基礎理論,且為藏綿羊分子育種及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提供科學支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lncRNA在藏綿羊低氧適應性檢測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青藏高原藏綿羊主要分為高原型(草地型)、山谷型和歐拉型三大類,各地根據其自然生態特點又細分為不同的類型,屬粗毛型綿羊地方品種。藏綿羊原產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區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由于各生態條件差異懸殊,形成了不同的類型。高原型(草地型)藏綿羊是主體,數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西藏境內的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藏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地帶;山谷型藏綿羊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南部的班瑪、囊謙兩縣的部分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牧區,云南昭通市、曲靖市、麗江市及保山市騰沖縣。歐拉型藏綿羊是一個特殊生態類型,中心產區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歐拉鄉及比鄰地區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和久治縣等地。
高寒和缺氧是高原地區主要的生態限制因子,高原土著動物在長期的適應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低氧適應策略(Liu et al.,2016;Wei et al.,2015;Beall,2013)。藏綿羊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反芻家畜和草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重要的生活和生產資料,同時也是其財富的象征(Long et al.,2008)。藏綿羊在粗放和傳統的放牧管理模式下,千百年來對青藏高原嚴酷的生態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藏綿羊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進化,對高寒、低氧、強紫外線和冷季營養脅迫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條件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并通過生理和營養代謝加以調節。在對高海拔藏綿羊和低海拔小尾寒羊的肺組織結構研究中,發現藏綿羊單位面積肺泡數比小尾寒羊顯著增多、肺泡隔的厚度顯著增加、終末細支氣管的管徑顯著減小,并認為這些差異和特點是藏綿羊肺組織適應高寒低氧的形態學特點(俞紅賢,1999)。測定藏綿羊的肺動脈壓、肺動脈楔壓、體動脈壓和心輸出量、計算肺血管阻力,在NOS非選擇性抑制劑的作用下,藏綿羊肺動脈壓稍有增加,心輸出量減少,且4500米比2300米處藏綿羊的肺血管阻力顯著增大(P<0.05);在NOS選擇性抑制物作用下,只有前者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后者沒有變化。隨內源性NOS活性受到抑制,NO的生成量亦減少,促使機體肺血管收縮,使藏綿羊適應低氧環境(Ruan et al.,2004)。這與Koizumi等對不同海拔藏綿羊的肺血管阻力的測定結果一致(Koizumi et al.,2004)。在慢性缺氧條件下,引進高海拔綿羊胎盤中的VEGF和NOS基因的表達量上調,機體通過合成VEGF來緩解低氧,這可能是低海拔綿羊在高海拔地區的長期習服機制(Parraguez et al.,2010)。在對高海拔藏綿羊和低海拔湖羊生化指標研究中,藏綿羊生化指標(紅血細胞、紅細胞壓積、平均紅細胞體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高或顯著高,藏綿羊對高寒低氧的適應并不是從增加血紅蛋白濃度上來實現的,可能是提高了血紅蛋白輸送氧氣的能力和效率,這些獨特的生理機能有利于增加肺通氣量和肺血流量,并通過內源NO產量高低來調節肺部血管系統以適應高寒低氧的環境(Liu et al.,2016)。
藏綿羊不僅形成有效攝取、輸送和利用氧的結構特征和生理機制,而且通過對細胞代謝和抗低氧因子誘導從分子水平上來適應高寒低氧環境(Wei et al.,2016;Yang etal.,2016;Liu et al.,2016)。這主要表現在一些細胞因子、淋巴因子、激素、能量代謝、氧傳輸、響應缺氧、DNA修復酶等一些適應性相關基因和信號通路的變化上;處于低氧環境中的組織細胞則可能通過其膜上的氧受體分子來感受低氧信號,并啟動許多低氧反應基因做出復雜的響應(Wu,20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855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