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83909.X | 申請日: | 2017-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82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坤坤;張軒昌;王翠菊;趙聰銘;聶凱波;牛浩伊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C37/02 | 分類號: | B21C37/02;C22C1/10;C22C1/02;C22C23/00;C22C32/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鎂基復合板 顆粒增強 制備 預處理 熱擠壓 鎂基復合材料 多道次熱軋 碳化硅顆粒 軋制 擠壓模具 界面結合 力學性能 溫度條件 制備鎂基 復合材料 鎂合金 碳化硅 熔煉 制作 應用 | ||
1.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一、將顆粒直徑≤10μm,純度大于等于99.9%的碳化硅進行預處理,形成分散的碳化硅顆粒;
步驟二、對塊狀鎂合金進行預處理,制作擠壓模具;
步驟三、熔煉制備鎂基復合材料錠,將鎂合金置于熔煉爐的坩堝中,開啟熔煉爐,使坩堝內溫度逐漸升至700℃±5℃,同時向坩堝內輸入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使熔煉坩堝內的鎂合金塊完全熔化,然后停止加熱,將溫度調至590℃±5℃,并開動攪拌器對熔液進行攪拌,將預熱的碳化硅顆粒加入熔液中,然后正向攪拌15min,反向攪拌15分鐘,然后升溫攪拌至700℃±5℃,恒溫保溫10min,將坩堝中的混合溶液澆注在預熱過的壓鑄模具的型腔,施加壓力冷卻,形成鎂基復合材料鑄錠;
步驟四、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熱擠壓預處理,把步驟三制備的鎂基復合材料鑄錠切割成塊形成塊狀鎂基復合材料,同時把鎂合金切割出與塊狀鎂基復合材料同樣大小的塊狀鎂合金,將塊狀鎂基復合材料與塊狀鎂合金間隔疊加,塞入擠壓模具,然后以0.1mm/s的速度,在420℃±5℃溫度條件下對垂直于板面方向進行擠壓預處理,擠壓的進度為沿著擠壓方向間隔疊加的材料的整體厚度的5%-10%,形成熱擠壓預處理過的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
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形成的熱擠壓預處理過的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以0.1mm/s的速度,在400℃±5℃溫度條件下進行熱擠壓,制備出熱擠壓過的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
步驟六、將經過步驟五處理的熱擠壓過的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在400℃±5℃溫度下,進行多道次熱軋,第一道次熱軋前在400℃±5℃溫度下保溫20分鐘,第一道次壓下量為10%,第二道次熱軋前在400℃±5℃溫度下保溫5分鐘,第二道次壓下量為15%,第三道次熱軋前在400℃±5℃溫度下保溫5分鐘,然后進行第三次熱軋,第三道次壓下量為20%,第四道次壓下量為20%,第五道次壓下量為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對碳化硅進行預處理的具體過程為:將碳化硅浸泡在體積比為10%±1%的氫氟酸水溶液中24h后,使用0.6μm-0.8μm的微孔濾膜進行抽濾,留存濾餅,再使用去離子水進行反復洗滌、抽濾,直至廢液的Ph值為7,然后在80℃干燥600分鐘,再在120℃繼續干燥12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對塊狀鎂合金進行預處理過程為:將鎂合金加工成φ40mm×40mm的形狀,并在沿軸線在其正中間切割出25mmx25mmx40mm的長方體通孔,表面用砂紙進行打磨,使表面光滑,然后預熱到105℃±5℃,恒溫保溫時間90分鐘,形成擠壓模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的體積比是40:1,預熱的碳化硅顆粒的溫度為400℃±5℃,鎂基復合材料鑄錠中碳化硅顆粒的體積比為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熱擠壓過程中,擠壓比為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8390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化學合成α-酰氧基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醫用金屬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