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79497.2 | 申請日: | 2017-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68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思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易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6 | 分類號: | A61K36/736;A61K36/9068;A61K9/70;A61P11/02;A61P37/08;A61K31/045;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499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變應性 鼻炎 外敷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特別是供變應性鼻炎患者使用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據文獻顯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發生的必要條件有三個:特異性抗原即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特應性個體即所謂個體差異、過敏體質;特異性抗原與特應型個體二者相遇。變應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可導致許多疾病和勞動力喪失。
臨床表現:變應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是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a.噴嚏
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于三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刻發作。
b.清涕
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c.鼻塞
間歇或持續,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d.鼻癢
大多數患者鼻內發癢,花粉癥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變應性鼻炎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以解決變應性鼻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其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變應性鼻炎。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延胡索30~160g、細辛20~70g、防風50~120g、白芥子30~80g、甘遂80~120g、冰片30~70g、蟬蛻50~120g、辛夷30~120g、蒼耳子30~120g、附子30~160g、苦杏仁50~120g、鵝不食草50~120g、徐長卿30~150g,輔料:鮮生姜汁(每100g藥粉中加入鮮生姜汁80~120g)。
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延胡索38~140g、細辛26~60g、防風58~105g、白芥子38~70g、甘遂90~105g、冰片38~60g、蟬蛻58~105g、辛夷38~105g、蒼耳子38~105g、附子38~140g、苦杏仁58~105g、鵝不食草58~105g、徐長卿38~130g,輔料:鮮生姜汁(每100g藥粉中加入鮮生姜汁80~120g)。
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延胡索120g、細辛52g、防風95g、白芥子60g、甘遂95g、冰片52g、蟬蛻95g、辛夷95g、蒼耳子95g、附子120g、苦杏仁95g、鵝不食草95g、徐長卿150g、生姜105g,輔料:鮮生姜汁(每100g藥粉中加入鮮生姜汁80~120g)。
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除生姜汁外,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備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外敷藥物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80~120目篩后,放入藥器中與鮮生姜汁混合調拌成軟泥狀,制備成外敷貼劑,分裝保鮮即可。
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外敷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為:首先取穴(如:大椎、陶道、大杼、風門和肺俞穴),然后囑咐患者頭稍低,消毒,并用梅花針逐一叩刺所述腧穴,使微有血珠即可,然后取適量的外敷貼劑于穴位上,用醫用膠布固定,每7天貼敷一次,3 次為一個療程(貼敷3天內不能洗澡,保持局部清潔,停用其他任何藥物,忌食生冷辛辣及發物),患者一般反應有:所貼部位常有發熱、發癢的感覺,應在3~12 小時后自行取下,用干棉球將殘余藥泥蘸下。治療2~3個療程,癥狀消失,病獲痊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易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易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7949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