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制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75767.2 | 申請日: | 2017-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57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大關哲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山田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F01P7/14 | 分類號: | F01P7/14;F16K11/08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張澤洲;劉林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 | ||
該控制閥具備殼和閥,前述殼具有流體的流入口,前述殼是筒狀的,前述閥繞在前述殼的軸向上延伸的軸線能夠旋轉地被容納于前述殼內,并且具有連通于前述流入口而供流體流通的流通路,在殼上,貫通殼的上游流出口及下游流出口被隔開間隔地形成,在閥上,形成有與閥的旋轉位置對應地分別將流通路內和上游流出口及下游流出口連通的上游連通口及下游連通口,在流通路的在流體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上游連通口靠下游側的部分上,設置有改變流通路內的流體的流通方向的流通方向改變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控制閥。
本申請對于2016年10月27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6-210705號主張優先權,將其內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術
在使用冷卻水來冷卻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中,有除了在散熱器和發動機之間循環的散熱器流路以外,另外地設置有將散熱器旁路的旁路流路、通過油加熱器的暖機流路等的情況。在這樣的冷卻系統中,設置有控制冷卻水向散熱器流路或旁路流路、暖機流路等流通的控制閥(例如日本特開2015-121207號公報)。
根據該結構,通過與冷卻水溫度等對應地轉換冷卻水的流通,實現基于早期升溫、高水溫(最適溫)控制等的燃料效率提高。
作為上述的控制閥,已知如下結構:具有冷卻水的流入口的筒狀的殼、在殼內與殼同軸地配置而構成為能夠繞軸線旋轉的筒狀閥(例如日本特開2015-218852號公報)。
在殼上,形成有將殼在徑向上貫通的流出口。流出口在殼的軸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
在閥的內側,形成有向殼內流入的冷卻水在軸向上流通的流通路。在閥上形成有多個連通口。各連通口與閥的旋轉對應地使流通路和上述的各流出口分別連通。
根據該結構,通過使閥旋轉,轉換流出口與連通口的連通及切斷。流入控制閥內的冷卻水在在流通路上流通的過程中,穿過呈與連通口連通的連通狀態的流出口從控制閥流出。由此,流入控制閥的冷卻水被與閥的旋轉對應地分配至一個或多個流路。
然而,在上述的現有技術中,在流出口及連通口分別連通有多個的情況下,難以穿過各流出口(連通口)將所希望的流量的冷卻水分配至多個部位。即,在各流出口(連通口)在冷卻水的流通方向上排列多個的情況下,在流通路上流動冷卻水容易穿過各流出口中的位于下游側的流出口(連通口)來流出。因此,難以相對于各流出口(連通口)中的位于上游側的流出口(連通口)分配所希望的流量的冷卻水。
與此相對,也考慮使例如流出口(連通口)中的位于上游側的流出口(連通口)的開口面積比下游側的流出口(連通口)的開口面積大。
然而,若使流出口(連通口)的開口面積變大,則有導致控制閥的大型化等可能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閥,前述控制閥能夠抑制大型化,并且能夠穿過各連通口及流出口將冷卻水分配成所希望的流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控制閥具備殼和閥,前述殼具有流體的流入口,前述殼是筒狀的,前述閥繞在前述殼的軸向上延伸的軸線能夠旋轉地被容納于前述殼內,并且具有連通于前述流入口而供流體流通的流通路,在前述殼上,貫通前述殼的上游流出口及下游流出口被隔開間隔地形成,在前述閥上,形成有與前述閥的旋轉位置對應地分別將前述流通路內和前述上游流出口及前述下游流出口連通的上游連通口及下游連通口,在前述流通路的在流體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前述上游連通口靠下游側的部分上,設置有改變前述流通路內的流體的前述流通方向的流通方向改變部。
根據第一方案,流體在流通路的比上游連通口靠下游側的位置流通的過程,為了借助流通方向改變部使流體的流通方向改變,流通路的到達下游連通口的部分上的壓力損失變大。因此,能夠使流體難以流至流通路的比上游連通口靠下游側的位置,能夠使流體積極地流入上游連通口。由此,特別在連通口及流出口連通有多個的情況下,能夠使流體相對于上游連通口有效地流入。結果,能夠相對于各連通口及流出口分配所希望的流量的冷卻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山田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山田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757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