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車流量進行區域間路徑規劃的導航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73932.0 | 申請日: | 2017-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566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力;王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星云慧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21/34 | 分類號: | G01C21/34 |
| 代理公司: | 鄭州德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宋文龍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流量 處理器 導航路線數據 交通控制中心 流量采集系統 導航路線 路徑規劃 主干道 剔除 讀取 路段 最大化利用 導航系統 道路數據 監控系統 交通路線 存儲器 歸類 數據庫 疏通 優化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車流量進行區域間路徑規劃的導航方法,它包括交通控制中心,所述交通控制中心包括數據庫、處理器、存儲器、監控系統、導航系統和流量采集系統,通過以下步驟進行道路疏通:1)、處理器從流量采集系統獲取各區域的車流量,將各區域按照車流量歸類;2)、根據流量情況對連接各區域的路段進行標記;3)、處理器讀取導航路線數據,并從中剔除掉包含步驟2)所標記的路段的導航路線,其中,若連接兩區域間的道路數據中僅剩唯一的城市核心主干道,則處理器不剔除兩區域間包含該城市核心主干道的導航路線數據。該方法具有設計科學、避免導航路線無路可走、優化城市車流量走向、最大化利用交通路線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管理方法,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基于車流量進行區域間路徑規劃的導航方法。
背景技術
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深的城市中,交通擁堵往往是伴隨城市發展的首要障礙,尤其是在城市各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地方,往往擁堵的區域由于車輛的持續匯入,更加擁堵,而通暢的區域由于播報的不及時,難以及時發現,交通的疏導不及時導致城市出現擁堵處堵幾個小時,而暢通處沒幾輛車通過的現象,因此,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交通網路,紓解各區域之間的擁堵問題,是現在急需解決的。
基于該問題,申請人設計了一種通過區域劃分,疏散車流來緩解車流量壓力的方法,但是,由于某些中心干道位置過于特殊,難以避開,導致在部分城市該方法的應用價值不如人意,因此,針對擁有城市核心干道的城市,設計一種補充的導航方法,以彌補其缺陷。
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設計科學、實時更新導航數據、避免擁堵、最大化利用交通路線的一種一種基于車流量進行區域間路徑規劃的導航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種基于車流量進行區域間路徑規劃的導航方法,包括交通控制中心,所述交通控制中心包括數據庫、處理器、存儲器、監控系統、導航系統和流量采集系統,數據庫內預先儲存的數據有:
①將城市根據道路規劃切分成若干區域,確保各區域之間均有道路連通,對各區域進行編號為A、B、C、D…;
②各區域之間的連接道路段進行編號為1、2、3、4…;
③各區域之間的可連通導航路線數據;
④各區域之間的城市核心主干道的數據;
通過以下步驟進行道路疏通:
1)、處理器從流量采集系統獲取各區域的車流量,將各區域按照車流量的大小歸類為非常擁堵、擁堵和通暢三種類型;
2)、處理器讀取各區域之間的連接道路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標記,標記條件為:非常擁堵區域與非常擁堵區域直接相連的路段、擁堵區域與非常擁堵區域直接相連的路段、通暢區域直接駛入非常擁堵區域的路段、通暢區域直接駛入擁堵區域的路段,其中,目的地位于擁堵區域或非常擁堵區域的路線除外;
3)、
處理器讀取導航路線數據,并從中剔除掉包含步驟2)所標記的路段的導航路線,其中,若連接兩區域間的道路數據中僅剩唯一的城市核心主干道,則處理器不剔除兩區域間包含該城市核心主干道的導航路線數據;
4)、處理器將剩余導航路線數據通過導航系統向外發布。
基上所述,步驟1)中,流量采集系統實時更新各區域的車流量數據,并發送給處理器,步驟2)中,處理器實時更新標記數據;步驟3)中,處理器實時更新剔除掉的導航路線。
基上所述,所述導航系統包括遠程通信模塊和安裝在各車輛上的終端導航設備,所述終端導航設備通過所述遠程通信模塊連接所述處理器,實現實時更新導航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星云慧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河南星云慧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739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