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一維光子晶體耦合微環腔的生物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73241.0 | 申請日: | 2017-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031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卓然;袁國慧;彭芳草;管磊;彭真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45 | 分類號: | G01N21/4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匯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光子 晶體 耦合 微環腔 生物 傳感器 | ||
1.一種基于一維光子晶體耦合微環腔的生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波導(11)、微環諧振腔(14)和第二直波導(12),微環諧振腔(14)位于第一直波導(11)和第二直波導(12)之間,第一直波導和微環諧振腔耦合形成耦合點(13),第一直波導(11)上設有一維光子晶體組(15),一維光子晶體組(15)水平的分布在第一直波導(11)上;
所述一維光子晶體組(15)包括非均勻圓孔組(16)和均勻圓孔組(17),第一直波導(11)上從兩端到耦合點(13)的方向上依次對稱的設有均勻圓孔組(17)和非均勻圓孔組(16);
所述均勻圓孔組(17)和非均勻圓孔組(16)關于耦合點(13)呈中心對稱分布在第一直波導(11)上,均勻圓孔組(17)離第一直波導(11)中心的距離大于非均勻圓孔組(16)離第一直波導(11)中心的距離;
所述第一直波導(11)每邊分布均勻圓孔(171)的個數為2個到6個;
非均勻圓孔組(16)包括非均勻圓孔(161),非均勻圓孔(161)的個數為30個,兩端各15個,分別設為第一組非均勻圓孔(203~217)和第二組非均勻圓孔(218~232);
所述非均勻圓孔組(16)包括一對中心圓孔(18),中心圓孔(18)位于耦合點(13)的兩邊且離耦合點(13)的距離最近,兩個中心圓孔(18)之間的距離為1.0μm到2.0μm;
中心圓孔(18)包括左中心圓孔(217)和右中心圓孔(218);第一組非均勻圓孔(203~217)和第二組非均勻圓孔(218~232)關于耦合點(13)對稱;
左中心圓孔(217)和右中心圓孔(218)的半徑相等設為r1,后面的非均勻圓孔(161)的半徑依次設為r2,……,r15,第一組非均勻圓孔(203~217)和第二組非均勻圓孔(218~232)對稱,所以在位于對稱位置上的圓孔半徑相等;r1r2···r15,其中r1=0.1025um,r15=0.0725um;其中ri為其中一個圓孔的半徑,i為圓孔組的個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維光子晶體耦合微環腔的生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維光子晶體組(15)的周期為0.30μm到0.35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維光子晶體耦合微環腔的生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勻圓孔(161)和均勻圓孔(171)的刻蝕深度均等于微環諧振腔(14)的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維光子晶體耦合微環腔的生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波導(11)的寬度,第二直波導(12)的寬度和微環諧振腔(14)的寬度相等,微環諧振腔(14)的寬度為0.45μm到0.5μm,微環諧振腔(14)的半徑為5μm到8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7324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