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氣懸架用叉形臂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67350.1 | 申請日: | 2017-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1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強;李培浩;朱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湯臣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1/28 | 分類號: | B60G11/28;B60G1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5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氣 懸架 叉形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空氣懸架,特別涉及一種空氣懸架用叉形臂。
背景技術
空氣懸架主要用于各種載重車輛,其工作原理為將壓縮空氣輸送到空氣彈簧的空氣室中,以此來改變車輛承壓時的彈性高度。在前輪和后輪的附近設有高度傳感器,按高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微機判斷出車身高度的變化,再控制壓縮機和排氣閥,使空氣彈簧壓縮或伸長,從而起到車身高度恒定的效果。其車身高度恒定具體工作為:高度傳感器安裝在車架上,通過擺桿與橋連接,當車身與橋高度變化,高度傳感器內產生感應電流,電信號傳到ECU,ECU將此高度變化與其內存儲的設定高度進行比較,給出信號控制電磁閥給氣囊充氣或排氣,從而實現車身高度恒定控制;除高度信息外,ECU還接受其他的輸入信息,如車速信息、制動信息、供氣信息等,然后ECU綜合所有的輸入信息,判斷當前車輛狀態按照其內部的控制邏輯,激發電磁閥工作。
對于空氣懸架中車橋的固定,為了確保車橋的穩定安裝,其上端采用V推座連接固定,下端通過托臂支撐,而由于V推座與車橋之間只采用一個連接點固定,因此還需要在托臂的端部加裝穩定桿來確保車橋及車身的穩定。
例如,在專利申請號2017105479321中就提到了一種改進型空氣懸架,包括一對對稱設置的縱梁,在縱梁上開有若干連接孔;一安裝在兩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橫梁包括一橫梁主體,該橫梁主體由一橫梁管體以及一對 對稱設置在橫梁管體兩端的縱梁連接法蘭整體鑄造而成;一對安裝在縱梁下端的車橋, 車橋的兩端通過托臂支撐固定;四對分別安裝在氣囊連接面板上的氣囊;一對設置在縱梁兩外側端的懸架支架;兩對分別設置在懸架支架兩端的減震器;一對設置在縱梁內的連接襯板。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的空氣懸架能夠在供氣的基礎上,提高橫梁的密封性能,并保證橫梁的結構強度,同時制造更加的方便,并能夠降低整體結構高度,使得結構更加的穩定。
其對于車橋的固定,車橋的兩端通過托臂支撐固定,上端采用V推桿進行固定,托臂的外側端之間分別連接有一橫向穩定桿,橫向穩定桿的兩端通過豎直連接桿固定在縱梁上。在上述結構中,其安裝所需的零部件較多,需要在托臂的外側端加裝橫向穩定桿、豎直連接桿來確保車橋及車身的穩定,需要的零件較多,安裝不方便,而且在加裝橫向穩定桿時,又需要在托臂的下端開弧形凹槽,加工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氣懸架用叉形臂,能夠在確保車橋穩定的基礎上,減少安裝所需的零部件,方便安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空氣懸架用叉形臂,該空氣懸架包括一對對稱設置的縱梁,在兩個縱梁之間安裝有橫梁,在縱梁的下端安裝有車橋,其創新點在于:所述叉形臂的兩端分別與車橋及橫梁固定,包括
一叉形臂主體,所述叉形臂主體呈X形狀,在叉形臂主體的四個端角處均具有一安裝孔,同時在車橋的上端及橫梁的側端分別具有與叉形臂主體的四個端角相對應的安裝座;
所述叉形臂主體由兩個相背設置的C形狀叉形臂分體一體制造成型,且兩個叉形臂分體的連接處之間通過弧形過渡連接,其中,與車橋連接的叉形臂分體上的兩個安裝孔之間相互平行或成一定角度,與橫梁連接的叉形臂分體上的兩個安裝孔之間相互平行或成一定角度。
進一步的,所述叉形臂主體的底端開有凹槽,從而使得叉形臂主體的截面呈C字形狀。
進一步的,所述叉形臂主體為一中空結構,且叉形臂主體位于兩個叉形臂分體連接處的兩個側端均為與叉形臂主體內的空腔相連通的開口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叉形臂主體的上下兩端均開有凹槽,從而使得叉形臂主體的截面呈工字形狀。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本發明中,通過傳統的車橋上端連接的V推座進行改進,利用X形狀的叉形臂的設計,使得車橋上端的連接點變為兩個連接點,并且將兩個連接點設計為與叉形臂之間采用平行或成一定夾角連接的方式,確保車橋連接的穩定,從而可去除了穩定作用的橫向穩定桿、豎直連接桿等一系列零件,減少了配置零件,方便安裝,而且又不需要在托臂的下端開弧形凹槽,也方便了加工。
對于叉形臂主體的設計,第一種結構通過在叉形臂主體的底端開有凹槽,使得叉形臂主體的截面呈C字形狀,從而在確保叉形臂主體的結構強度的基礎上,減輕叉形臂的整體重量,為實現輕量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種結構,通過將整個叉形臂主體設計為中空的結構也是為了在確保叉形臂主體的結構強度的基礎上,減輕叉形臂的整體重量,為實現輕量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湯臣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湯臣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673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