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62162.X | 申請日: | 201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464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太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J9/08 | 分類號: | C08J9/08;C08L27/06;C08L23/06;C08K13/02;C08K3/22;C08K5/09;C08K5/375;C08K3/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pvc 管材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PVC管材因具有耐腐蝕性強、強度高、剛性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在給水、建筑、排水、排污、化工等技術領域,是一種適用范圍僅次于聚乙烯的塑料管材,但由于PVC管材的耐磨性能較差,且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PVC管材的使用,現有技術中有加耐腐蝕性成分的PVC管材,但效果較差,不能滿足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制備發泡劑:按質量份數計,將羥基苯甲酸與對羥基苯甲酸混合,混合均勻后得到發泡劑;
(2)攪拌:按質量份數計,將PVC樹脂粉58~92份、二氧化鈦13~22份、石蠟5~12份、發泡助劑14~32份進行混合,混合時間為2h;再加入雙(3,5-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硫醚3~5份、碳酸鈉2~6份、聚乙烯蠟3~11份、硬脂酸4~13份進行攪拌混合,混合時間為3H,得混合物;
(3)造粒,將攪拌好的混合物放入雙螺旋擠出機中共混造粒;
(4)成型,將造粒好的顆粒通過單螺旋桿擠出機擠出成品管材即可。
上述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發泡助劑為鄰羥基苯甲酸與對羥基苯甲酸以1:2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采用了改進的配方和工藝,使得用此方法生產的管材,能在惡劣的環境下使用,同時耐高溫和耐腐蝕效果好,滿足了需求。可有效提高產品使用效果,擴大其使用范圍。制備方法操作完善,過程嚴謹,大大提高企業生產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發明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制備發泡劑:按質量份數計,將羥基苯甲酸與對羥基苯甲酸以1:2重量比混合,混合均勻后得到發泡劑;
(2)攪拌:按質量份數計,將PVC樹脂粉58份、二氧化鈦13份、石蠟5份、發泡助劑14份進行混合,混合時間為2h;再加入雙(3,5-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硫醚3份、碳酸鈉2份、聚乙烯蠟3份、硬脂酸4份進行攪拌混合,混合時間為3H,得混合物;
(3)造粒,將攪拌好的混合物放入雙螺旋擠出機中共混造粒;
(4)成型,將造粒好的顆粒通過單螺旋桿擠出機擠出成品管材即可。
實施例2
一種建筑用PVC管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制備發泡劑:按質量份數計,將羥基苯甲酸與對羥基苯甲酸以1:2重量比混合,混合均勻后得到發泡劑;
(2)攪拌:按質量份數計,將PVC樹脂粉92份、二氧化鈦22份、石蠟12份、發泡助劑32份進行混合,混合時間為2h;再加入雙(3,5-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硫醚5份、碳酸鈉6份、聚乙烯蠟11份、硬脂酸13份進行攪拌混合,混合時間為3H,得混合物;
(3)造粒,將攪拌好的混合物放入雙螺旋擠出機中共混造粒;
(4)成型,將造粒好的顆粒通過單螺旋桿擠出機擠出成品管材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太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太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621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