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流快遞轉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60926.1 | 申請日: | 201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5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史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 地址: | 21303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流 快遞 轉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流快遞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內襯塑料板可成型的物流快遞轉運編織袋及快遞包裹裝袋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各快遞公司二級分揀中心單日處理的快件包裹數快速增長,給快遞轉運裝袋帶來了很多問題。首先,實際中絕大部分的二級分揀中心都是人工分揀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二級分揀中心采用智能分揀,但不管是人工分揀還是智能分揀,分揀完成后,相同目的地的包裹都需要進行二次裝袋進行轉運?,F在各快遞公司基本都是采用低成本的編織袋來裝袋轉運,為了方便裝車運輸,方便在車廂內碼垛,節省車內空間,所以工人在裝袋的過程中都是用形狀相對較好的包裹來使編織袋盡可能地撐出一個長方體的形狀,但實際中快遞包裹的形狀千差萬別,包裹內物品材質也各不相同,采用編織袋裝袋很難統一成為固定的形狀,所以裝袋過程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裝袋過程中極易損壞包裹。即使裝袋完成了,運輸過程中編織袋的形狀還會發生改變,對快遞包裹的安全轉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給快遞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其次,在裝袋的過程中,工人需要先在編織袋上貼上一張包含有目的地址的面單,面單上有該編織袋的條形碼,然后先掃描編織袋的條形碼,再對裝入袋中的每個包裹的條形碼進行掃描,袋裝滿后,掃描槍會把該次裝袋的包裹信息送入后臺管理系統和該編織袋的條形碼信息進行捆綁。整個操作過程流程多,操作繁瑣,加上現場包裹數量多,比較混亂,極易造成裝袋錯誤。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物流快遞轉運方法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內襯塑料板可成型的物流快遞轉運編織袋及快遞包裹裝袋的方法。
本發明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物流快遞轉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裝袋開始,準備好用于放入編織袋內的內襯硬質護板,根據編織袋大小尺寸折疊為長方體形狀,所述內襯硬質護板上設置有RFID電子標簽;
步驟2:用手持式RFID讀寫器讀取編織袋內襯硬質護板的RFID電子標簽的ID編碼;
步驟3:將所述內襯硬質護板套入編織袋內;
步驟4:掃描包裹的條形碼;
步驟5:將包裹裝入編織袋,包裹裝滿后將編織袋封口;
步驟6:將裝入編織袋的所有包裹信息上傳到二級分揀中心的后臺管理服務器;
步驟7:后臺管理服務器將包裹信息和編織袋的RFID電子標簽的ID碼進行綁定;
步驟8:待本批次包裹全部分揀裝袋完成后,后臺管理服務器通過網絡統一將包裹的數據信息上傳給快遞公司的數據中心;
步驟9:待編織袋裝車轉運到一級分揀中心,自動分揀設備根據讀取的編織袋RFID目的地信息進行自動分揀,然后繼續轉運到發送目的地。
進一步,所述內襯硬質護板采用塑料制成,具有韌性和剛度,非使用狀態下為展開的片狀,使用時折疊成長方體型,折疊處設置有加強筋,兩邊交接處設置有凹凸鎖扣構成的緊固件。
進一步,每一個內襯硬質護板上貼有唯一的RFID電子標簽,RFID讀寫器采用帶條碼掃描器的手持式讀寫器,所述手持式讀寫器既可以掃描包裹的條形碼,也可以讀取RFID標簽。
進一步,所述手持式讀寫器通過以太網或Wi-Fi與后臺管理系統相聯接,將包裹的數據信息上傳服務器上。
本發明的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方法主要針對物流快遞二級分揀中心分揀后需要轉運的編織袋的裝袋方法,可以杜絕工人采用快遞包裹來使得編織袋成型,損壞包裹。采用RFID電子標簽,減少了裝袋的工作流程,方便工人手工裝袋,提高了包裹裝袋的效率。本方法投資成本低,簡單可靠,既提高了裝袋的速度,同時統一成型的編織袋方便規范裝車,提高了轉運的效率,包裹在運輸過程中也能得到更有效地保護。編織袋統一規格的形狀也為一級轉運中心自動化分揀提供了實現基礎。該方法對物流行業裝包轉運的快速化和標準化發展有促進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編織袋塑料內襯硬質護板展開圖;
圖2是編織袋塑料內襯護板折疊成型圖;
圖3是手持式讀寫器和電子標簽及服務器之間的通信流程圖。
圖中:1、折疊縫;2、母凹凸鎖扣;3、子凹凸鎖扣;4、RFID電子標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工學院,未經常州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609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