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CL?PLGA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57246.4 | 申請日: | 2017-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37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湯須崇;寇馨月;韋若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70 | 分類號: | A61K9/70;A61K47/34;D01D5/00;D04H1/4326;D04H1/728;A61P35/00;A61K31/337;A61K31/12;A61K31/585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秦彥蘇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cl plga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緩釋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CL-PLGA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靜電紡絲是目前獲得連續納米級、亞微米級聚合物纖維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由于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纖維具有直徑小、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吸附性強和空間連通性好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領域,用作藥物緩控釋放載體、組織工程支架、傷口敷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在體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高分子為載體的電紡纖維載藥為緩釋制劑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生物醫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以PLGA為例,其降解中間產物乳酸也體內正常糖代謝產物,最終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故該聚合物在體內無毒、無刺激性。且其在體內降解周期可控,無突釋現象。PLGA已通過FDA認證,被正式作為藥用輔料收錄進美國藥典。目前也有一些以PLGA為載體,靜電紡絲制備緩控釋制劑的報道。但PLGA在應用中也存在很多限制,其力學韌性差、降解周期過短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PLGA在緩釋制劑領域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PCL-PLGA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采用靜電紡絲技術通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制備得到連續、光滑、均勻的纖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之一是:
一種PCL-PLGA緩釋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1)按體積份數計,將5~9份第一組份和1~4份第二組份混合配制得到紡絲溶劑;將PCL-PLGA聚合物及藥物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紡絲溶劑中并使該混合物在紡絲溶劑中的濃度為9~11wt%;20~35℃條件下攪拌8~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靜置脫泡1~5h,得到PCL-PLGA靜電紡絲溶液;所述混合物中,藥物的量為混合物的量的1~5wt%;PCL-PLGA聚合物中,PCL的分子量為7.5~8.5×104Da,PLGA的分子量為4.5~5.5×104Da;
2)在濕度30~80%,溫度25~35℃的條件下下將步驟1)得到的PCL-PLGA靜電紡絲溶液進行靜電紡絲,紡絲電壓為6~10kV,紡絲液流量為400~1000μL/h,噴絲口與接收器的水平距離為10~20cm,紡絲時間為4~6h,在接收器上即可得到光滑的平均直徑為500~900nm的PCL-PLGA納米纖維,紡絲溶劑自然揮發后得到PCL-PLGA載藥薄膜,即為PCL-PLGA緩釋制劑,其中藥物負載量為1~5%。
一實施例中:所述藥物為抗腫瘤藥物。
一實施例中:所述抗腫瘤藥物為紫杉醇、姜黃素、雷公藤甲素、多西他賽中的至少一種。
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份為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三氟乙醇、水中的一種,所述第二組份為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三氟乙醇、水中的一種,第一組份與第二組份相同或不同。
一實施例中:所述接收器為平板鋁箔、滾筒鋁箔、平行板接收器中的一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之二是:
一種利用上述制備方法所制備的PCL-PLGA緩釋制劑。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1.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由乳酸和羥基乙酸兩種單體隨機聚合而成,是一種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而聚己內酯(PCL)作為一種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化合物,體內降解周期為兩年,且拉伸性能良好;將PLGA的末端基團與PCL結合,共聚修飾PLGA,得到的PCL-PLGA聚合物有效改善了PLGA材料的固有特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本利用該PCL-PLGA聚合物制備得到的緩釋制劑,充分發揮了PLGA材料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脂溶性,并利用PCL-PLGA共聚進一步優化了其力學韌性低及降解周期過短的問題,具有可延長化療藥物在體內的循環時間,提高腫瘤部位的血藥濃度,減少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優點,可減輕一般給藥方式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拓展了應用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僑大學,未經華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72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