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光污染精準聚光頻閃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56226.5 | 申請日: | 201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793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宋優文;宋偉健;宮雪琳;姜秀明;李國杰;姜世云;郝斌;郭照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海日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15/05 | 分類號: | G03B15/05;F21V19/00;F21V29/503;F21V29/71;F21V14/06;F21V5/04;G02B7/04;H05B45/30;H05B45/59;H05B45/50;H05B47/175;H05B45/4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5200 山東省煙臺***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污染 精準 聚光 頻閃燈 | ||
1.一種防光污染精準聚光頻閃燈,包括防護玻璃、LED燈珠、鋁基板、導熱板、設有控制電路的線路板組件和散熱外殼組成,其特征是LED燈珠陣列焊接在鋁基板上,鋁基板通過固定螺絲與導熱板連接,導熱板和散熱外殼連接,每個LED燈珠上設有一個調焦支架,菲涅爾透鏡安裝在調焦支架的前端,線路板組件安裝在散熱外殼內部;
所述的調焦支架是上口為安裝菲涅爾透鏡的槽口,下部為用于與LED燈柱卡裝連接的卡口,中間為支撐環,支撐環的高度為菲涅爾透鏡的光路焦距;
所述的導熱板為弧面金屬板,鋁基板的弧面與導熱板弧面吻合并用螺絲固定在一起,安裝在弧面鋁基板上的LED燈珠、調焦支架及菲涅爾透鏡便形成長條光斑;
所述的控制電路是由供電電路、遠程電壓電流檢測單元、LED分組矩陣單元、頻閃增亮控制單元、故障檢測單元、網絡通信電路、信號隔離輸入電路、信號隔離輸出電路和程序控制電路組成,遠程電壓電流檢測單元、信號隔離輸入電路、網絡通信電路、故障檢測單元分別與程序控制電路連接,程序控制電路還與信號隔離輸出電路連接,信號隔離輸出電路、頻閃增亮控制單元、LED分組矩陣單元依次連接,供電電路分別給各部電路單元供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光污染精準聚光頻閃燈,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熱外殼由導熱板將整個外殼內腔體分成前空腔和后空腔,前空腔、后空腔的側面開口固定有設有用于封閉開口的側板,前空腔的前部設有用于卡裝防護玻璃的玻璃槽口,后空腔設有用于卡裝線路板組件的線路板卡槽,散熱外殼的外表面設有散熱翹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光污染精準聚光頻閃燈,其特征是所述的線路板組件是包括PCB板、半導體功率管、控制電路、功率管導熱板、支撐螺母桿和緊固螺釘組成,PCB板與功率管導熱板相互垂直連接,半導體功率管安裝在功率管導熱板上,安裝在功率管導熱板上的支撐螺母桿通過緊固螺釘將功率管導熱板與外殼側板壓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光污染精準聚光頻閃燈,其特征是所述的供電電路是接線端子J1、J2作為AC220V50HZ電源的輸入接口,分別與開關電源P1的N腳、L腳連接,開關電源P1的+腳作為+20V正極與集成電路U1的1腳連接,-腳作為+20V負極接集成電路U1的3、5腳、二極管D3的正極、電阻R15、電容C8的負極并聯端,集成電路U1的2腳接二極管D3的負極、電感L2的并聯端,電感L2的另一端接電阻R14、電容C8的正極并聯端并輸出+5V,電阻R14的另一端與電阻R15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4腳接電阻R14、R15的中間端;集成電路M1的1腳接+5V,2腳與DC20V電源負極連接,集成電路M1的4、5腳與電解電容C9的負極連接,6、7腳與電解電容C9的正極連接,電容C2與電解電容C9相并聯,產生DC5V1電源;?所述的遠程電壓電流檢測單元是接線端子J1、J2作為AC220V50HZ電源的輸入接口,接線端子J1與變壓器TV1的初級的一端連接,接線端子J2串接電阻R31接變壓器TV1的初級的另一端,電阻R32、二極管D2、電容C3并聯兩端分別與TV1的次級兩端連接,二極管D2的正極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二極管D2的負極與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6腳相連接;電阻R1、二極管D1、電容C1的并聯兩端分別與電感L1的兩端相連接,二極管D1的正極與DC5V電源的負極相連接,二極管D1的負極與電阻R2的一端相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5腳相連接;?所述的LED分組矩陣單元是接線端子J10與頻閃增亮控制單元的接線端子J3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7、D8、D9、D10、D11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并聯正極與接線端子J10的4腳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12、D13、D14、D15、D16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并聯正極與發光二極管D7、D8、D9、D10、D11的負極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17、D18、D19、D20、D21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并聯正極與發光二極管D12、D13、D14、D15、D16的負極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17、D18、D19、D20、D21的負極與接線端子J10的3腳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22、D23、D24、D25、D26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并聯正極與接線端子J10的2腳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27、D28、D29、D30、D31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其正極與發光二極管D22、D23、D24、D25、D26的負極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32、D33、D34、D35、D36相并聯,正極彼此相連,負極彼此相連,并聯正極與發光二極管D27、D28、D29、D30、D31的負極相連接,發光二極管D32、D33、D34、D35、D36的負極與接線端子J10的1腳相連接;所述的頻閃增亮控制單元是接線端子J3與LED分組矩陣單元的接線端子J10相連接,接線端子J11與信號隔離輸出電路的接線端子J4相連接,接線端子J12與信號隔離輸出電路的接線端子J9相連接,DC20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的DC20V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電阻R4的一端與DC20V電源的正極連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11的2腳相連接;電阻R11的一端與DC20V電源的正極相連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12的1腳相連接;可控硅Q1的陽極與DC20V電源的正極連接,陰極與電阻R13的一端連接,門極與二極管D4的負極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3的3腳連接,二極管D4的正極與接線端子J11的1腳連接;二極管D6正極與接線端子J3的2腳連接,二極管D6負極與接線端子J3的3腳連接;場管Q4的漏極與電阻R22的一端連接,電阻R22的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3的2腳連接,源極與DC20V電源的負極相連接,柵極與接線端子J11的1腳連接;二極管D5的正極與接線端子J11的1腳連接,負極與接線端子J12的2腳連接;電阻R23的一端與DC20V電源的負極連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11的1腳連接;場管Q5的漏極與接線端子J3的4腳連接,源極與DC20V電源的負極連接,柵極與接線端子J12的2腳連接;電阻R24的一端與DC20V電源的負極連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J12的2腳連接;接線端子J3的1腳與DC20V電源的正極連接;?所述的故障檢測單元是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熱敏電阻NTC1用于檢測閃光燈內部溫度的變化,光敏二極管Q2用于檢測頻閃燈是否點亮,光敏二極管Q3用于檢測頻閃燈外部環境光亮度的變化,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2分別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8、11、12腳連接;電容C6、熱敏電阻NTC1并聯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8腳連接,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電阻R9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8腳連接,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正極連接;電阻R10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1腳連接,另一端與電阻R49、光敏二極管Q2的發射極并聯端連接,電阻R49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相連接,光敏二極管Q2的集電極與DC5V電源的正極相連接;電阻R12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2腳相連接,另一端與電阻R50、光敏二極管Q3的發射極并聯端連接,電阻R50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相連接,光敏二極管Q3的集電極與DC5V電源的正極相連接;?所述的網絡通信電路是接線端子J5作為網絡通信接口,本電路的DC5V1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的DC5V1電源的正極、負極連接,本電路的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的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連接,本電路的電阻R21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2腳連接,集成電路U6的3腳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1腳連接,電阻R20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0腳連接;電阻RS1的一端與接線端子J5的1腳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2的7腳相連接;電阻RS2的一端與接線端子J5的2腳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2的6腳連接;開關二極管U10的1腳與集成電路U12的7腳連接,開關二極管U11的1腳與集成電路U12的6腳連接,開關二極管U10、U11的2腳與DC5V1電源的負極連接,開關二極管U10、U11的3腳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電阻R5并聯于集成電路U12的6腳和7腳之間;電阻R7的一端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2的7腳連接;電阻R8的一端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2的6腳相連接;電阻R6的一端與DC5V1電源的負極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2的7腳連接;電容C5并聯于集成電路U12的8腳與5腳之間;集成電路U12的8腳、5腳分別與DC5V1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電阻R17串聯于集成電路U12的1腳和集成電路U6的2腳之間,集成電路U6的1腳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4腳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3腳與電阻R16的一端、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1腳相連接,電阻R16的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正極連接;集成電路U12的2腳、3腳、集成電路U8的4腳、電阻R19的一端相連接,集成電路U8的3腳與DC5V1電源的正極相連接,電阻R19的另一端與DC5V1電源的負極相連接;集成電路U8的1腳與DC5V電源的正極相連接,2腳串接電阻R21接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2腳,3腳接DC5V1電源正極;集成電路U12的4腳、集成電路U7的3腳、電阻R18的一端相連接,電阻R18的另一端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集成電路U7的4腳與DC5V1電源的負極連接,1腳與DC5V電源的正極連接,2腳串接電阻R20接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30腳;所述的信號隔離輸入電路是接線端子J7、J8分別作為頻閃信號和單閃信號的輸入接口,本電路DC5V1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DC5V1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集成電路U4的10腳、12腳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29腳連接,14腳、16腳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7腳連接;電阻R37串聯于接線端子J7的1腳和集成電路U4的1腳之間,接線端子J7的2腳、3腳分別與集成電路U4的2腳、4腳連接,4腳與DC5V1電源的負極相連接;電阻R38串聯于接線端子J8的1腳和集成電路U4的5腳之間,接線端子J8的2腳、3腳分別與集成電路U4的6腳、8腳連接,4腳與DC5V1電源的負極相連接;電阻R40的一端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4的7腳相連接;電阻R39的一端與DC5V1電源的正極連接,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4的3腳連接;電容C14并聯于集成電路U4的16腳和13腳之間,電容C15并聯于集成電路U4的12腳和9腳之間;集成電路U4的16腳和14腳相連接,12腳和10腳相連接,15腳、13腳、11腳、9腳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所述的信號隔離輸出電路是電阻R41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28腳連接,電阻R42的一端與程序控制電路的單片機U13的18腳連接,接線端子J6為聯機輸出端口,接線端子J9與頻閃增亮控制單元的接線端子J12連接,接線端子J4與頻閃增亮控制單元的接線端子J11連接,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的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電阻R41、電阻R42分別與集成電路U5的1腳、3腳相連接;集成電路U5的2腳與7腳連接,4腳與5腳連接,6腳、8腳與DC5V電源的負極相連接,9腳、10腳分別與接線端子J4的2腳、1腳連接,11腳、12腳分別與接線端子J9的2腳、1腳相連接,13腳、14腳、15腳、16腳分別與接線端子J6的2腳、1腳、4腳、3腳相連接;?所述的程序控制電路是單片機U13的8腳、11腳、12腳與故障檢測單元相連接,15腳、16腳與遠程電壓電流檢測單元相連接,17腳、29腳與信號隔離輸入電路相連接,18腳、28腳與信號隔離輸出電路相連接,30腳、31腳、32腳與網絡通信電路相連接,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分別與供電電路的DC5V電源的正極、負極相連接;晶體X1并聯于單片機U13的2腳、3腳之間,電容C18一端與單片機U13的2腳連接,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電容C19一端與單片機U13的3腳連接,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單片機U13的4腳、10腳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5腳與電容C20的一端相連接,電容C20的另一端與DC5V電源的負極連接,6腳、7腳、9腳與DC5V電源的正極連接,電容C21并聯于單片機U13的6腳和4腳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海日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海日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622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節能雙光源補光系統
- 下一篇:蓋板組件、功能組件及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