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圓棍緊壓茶及可調控直徑的圓棍緊壓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52935.6 | 申請日: | 2017-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1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譚榮兵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緊壓茶 圓棍 可調控 壓棒 模具開發成本 傳統模具 規格模具 理想截面 生產效率 滾壓力 折斷 卷布 卷壓 生產成本 力學 生產 配合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圓棍緊壓茶及可調控直徑的圓棍緊壓茶生產方法,其技術特征在于:用特定尺寸的壓棒配合卷布張力,利用壓棒和散茶運動時產生的S形反向滾壓力將蒸軟后的散茶卷壓成滿足徒手折斷力學直徑的圓棍緊壓茶,本發明所述方法能實現圓棍緊壓茶的多種理想截面直徑,尤其是用于生產直徑是1.3cm~2.9cm滿足徒手撇折的圓棍緊壓茶,避免了傳統模具壓茶需要大量投入不同規格模具的弊端,降低模具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緊壓成型的緊壓型茶及其生產方法,尤其是一種既能滿足普洱型茶長期保存與自然發酵、收藏工藝的需求,又能節省生產中固定規格的模具投入成本,還能方便消費者泡茶時不需要借用工具就能輕松從型茶上掰下茶葉,滿足消費者徒手腕力撇下所需茶葉量的小尺寸直徑的一種圓棍緊壓茶及可調控直徑的圓棍緊壓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普洱茶等茶葉采用蒸壓成型的型茶生產工藝與方法以及成品形狀和結構有很多種,尤其是普洱茶的蒸壓成型生產工藝更為豐富,但基本上都是通過模具將散狀茶葉蒸壓成型做成七子餅形狀、磚塊形狀、沱茶以及金瓜形狀,茶葉通過模具壓制成這些形狀有利于長期保存與自然發酵,而且能滿足普洱茶特有的收藏工藝的市場需求,茶葉壓制成這些形狀通過長期自然發酵過程后,泡茶時湯色紅亮,口感更加醇厚、滑爽、香濃、回甘,令品茶人愉快舒適,這是普洱型茶的特殊加工與發酵工藝。長期以來保留的這種型茶的形狀盡管便于儲存與自然陳放發酵,但是這種茶通過模具壓制干燥后很堅硬,泡茶時消費者徒手很難從大塊、大坨的型茶上掰下茶葉來,所以消費者泡茶時往往需要借助小刀、小鉗子等工具才能從堅硬的型茶上撬下所需要的茶塊來,有時還要撬多次才能撬下一泡的茶葉量來,而且撬下來的碎塊大小很不勻稱,干燥的茶葉很脆,所以容易將茶葉撬成很多碎末,破壞了完整的茶葉葉脈,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有時小刀使用不當還會傷害到撬茶者的手指。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既能滿足傳統型茶利于長期收藏、保存與自然發酵效果,同時又能讓消費者在泡茶時不需要借用工具就能輕松從型茶上掰下茶葉的一種可徒手撇折的圓茶棍,但是由于圓棍緊壓茶根據不同客戶群體腕力大小不同,生產時也就有不同的直徑需求,如果采用傳統的模具壓制,那需要根據圓棍緊壓茶的各個直徑大小投入數十個固定直徑的壓制模具,會導致圓棍緊壓茶的投入成本很大,生產效率也會很低,為了實現可徒手撇折的圓茶棍不同的直徑需求,無需眾多固定模具,可隨意根據圓茶棍的直徑需求調控生產出合適小尺寸直徑的一種圓棍緊壓茶及可調控直徑的圓棍緊壓茶生產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緊壓型茶生產工藝都是采用固定尺寸模具壓制定型的方法生產,每生產一款不同規格尺寸的緊壓型茶就需要定制一套特定的模具,為了減少緊壓型茶模具投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克服現有的傳統普洱型茶生產工藝沒有考慮到消費者徒手掰茶的力學尺寸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既能滿足傳統型茶利于長期保存收藏與自然發酵和運輸作用,同時又能讓消費者在泡茶時不需要借用工具就能輕松從型茶上掰下茶葉,根據消費者徒手就能撇折下茶葉,為適應不同腕力的直徑需求設計的一種在一定小尺寸直徑范圍內可生產不同直徑圓茶棍的一種圓棍緊壓茶及可調控直徑的圓棍緊壓茶生產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譚榮兵,未經譚榮兵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29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