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52082.6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09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劍;孫盛麗;李輝;趙祎昕;崔會彬;訾凱崧;胡迪;魏成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孟憲會 |
| 地址: | 150046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驗 齒輪 檢測 加工 方法 | ||
一種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方法,它涉及一種檢測工具的加工方法。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的檢測體生產制造過程中精度難以保證,給加工帶來了不便的問題。本發明的步驟一、鍛造:將毛坯料鍛造成形,鍛造成外圓尺寸為Ф770mm,內孔尺寸為Ф625mm,厚度為30mm的圓環;步驟二、車削:將步驟一中鍛造好的圓環側端面進行車削,同時車削臺階;步驟三、龍門銑床:在龍門銑床上將經過車削的圓環均勻開設32處直徑為34mm的凹槽;龍門銑床的切削參數為:轉速1200r/min,進給量0.2mm/r,切削深度20mm;步驟四、平磨;步驟五、大坐標鏜床;步驟六、鉗工:在四個底孔上分別攻M12?6H螺紋,銳邊倒鈍,打圖號,清理;步驟七、銑床:在銑床上銑齒輪齒型。本發明用于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內齒輪在內圓上的為內齒輪,通常是內嚙合齒輪機構中,齒圈上的齒輪為內齒輪。隨著內齒輪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對內齒輪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某廠生產的內齒輪部件加工完成后,為檢驗銷孔與內齒輪的位置精度,需要使用專用檢測工具來進行檢驗,現有的檢測工具如圖1所示,該檢測工具M由于檢測體設計復雜,導致現有的檢測體生產制造過程中精度難以保證,給加工帶來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檢測體生產制造過程中精度難以保證,給加工帶來了不便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鍛造:
將毛坯料鍛造成形,鍛造成外圓尺寸為Ф770mm,內孔尺寸為Ф625mm,厚度為30mm的圓環3;
步驟二、車削:
將步驟一中鍛造好的圓環3側端面進行車削,同時車削臺階1;
步驟三、龍門銑床:
在龍門銑床上將經過車削的圓環3均勻開設32處直徑為34mm的凹槽2;龍門銑床的切削參數為:轉速1200r/min,進給量0.2mm/r,切削深度20mm;
步驟四、平磨:
在磨床上磨削銑削后的圓環3上的兩個側端面,并保證圓環3上的兩個側端面的平行度為0.02mm,同時,對圓環進行去磁、清理;
步驟五、大坐標鏜床:
第一點:在大坐標鏜床上找正檢測體,檢測體即為圓環3,檢測體的平面度達到0.02mm;
第二點:以其中一個凹槽中心線為基準,在檢測體上用劃針劃十字中心線,使垂直中心線與凹槽中心線形成的角度為5°37′30″±5′;
第三點:用Ф12.7mm的鉆頭將步驟三中的32個凹槽2直徑鉆至Ф12.7mm,用Ф13鉸刀加工出Ф13H7孔,保證其中31個孔的間隔為11°15′,其中最后一個孔不均布,所述不均布的孔與檢測體垂直中心線的距離為1.5mm,均勻鉆削4個M12底孔,底孔與檢測體垂直中心線形成3°0′0″,鉆孔后對檢測體進行清理;
步驟六、鉗工:
在4個底孔上分別攻M12-6H螺紋,銳邊倒鈍,打圖號,清理;
步驟七、銑床:
在銑床上銑齒輪齒型,至此,完成了檢驗內齒輪用檢測體的加工。
進一步地,步驟二中的車削先車外圓Ф760mm,再車內孔Ф635(+1.5/+0.85)mm。
進一步地,步驟二中的車削厚度為20mm,外圓處倒角2mm×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208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