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茚并咪唑類化合物、包含該茚并咪唑類化合物的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51663.8 | 申請日: | 2017-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33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建華;隋巖;董梁;王士波;華瑞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01/14 | 分類號: | C07D401/14;C07D403/10;C07D401/10;C07D235/02;C07D405/10;C07D409/10;C07D471/04;C07D471/14;C07D487/04;C07D417/10;C07D413/14;C07D405/14;C07F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趙曉丹 |
| 地址: | 05009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咪唑 化合物 包含 材料 有機 電致發光 器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茚并咪唑類化合物,其結構式如式I所示:本發明還公開了包含所述茚并咪唑類化合物的材料和一種包含所述茚并咪唑類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本發明提出的茚并咪唑類化合物具有優異的載流子傳輸能力,利用本發明的材料制備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可明顯降低啟動電壓、提高發光效率和亮度;茚并咪唑類化合物有較好的成膜性能,并且材料合成以及提純的方法簡單適于大規模生產等特點,是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器件電子傳輸材料的理想選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茚并咪唑衍生物、包含該茚并咪唑類化合物的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簡稱OLED)及相關的研究早在1963年pope等人首先發現了有機化合物單晶蒽的電致發光現象。1987年美國的柯達公司用蒸鍍有機小分子的方法制成了一種非晶膜型器件,將驅動電壓降到了20V以內。這類器件由于具有超輕薄、全固化、自發光、亮度高、視角寬、響應速度快、驅動電壓低、功耗小、色彩鮮艷、對比度高、工藝過程簡單、溫度特性好、可實現柔軟顯示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平板顯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廣泛地研究、開發和使用。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有機EL材料已經全面實現了紅、藍、綠色發光,應用領域也從小分子擴展到了高分子以及金屬絡合物等領域。最近幾年有機電發光顯示技術己趨于成熟,一些產品已進入市場,但在產業化時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用于制作器件的各種有機材料,其載流子注入、傳輸性能,材料電發光性能、使用壽命、色純度、各種材料之間及與各電極之間的匹配等,尚有許多問題還未解決。尤其是發光器件在發光效率和使用壽命還達不到實用化要求,這大限制了OLED技術的發展。而利用三線態發光的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高的發光效率,其綠光和紅光材料已經達到使用要求,但是金屬配合物特殊的電子結構特征,導致其藍光材料無法達到使用要求。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有機EL材料已經全面實現了紅、藍、綠色發光,應用領域也從小分子擴展到了高分子以及金屬絡合物等領域。最近幾年有機電發光顯示技術己趨于成熟,一些產品已進入市場,但在產業化時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用于制作器件的各種有機材料,其載流子注入、傳輸性能,材料電發光性能、使用壽命、色純度、各種材料之間及與各電極之間的匹配等,尚有許多問題還未解決。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提高電子遷移率,降低驅動電壓,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的茚并咪唑類化合物,至少解決上述之一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茚并咪唑類化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含茚并咪唑類化合物的材料。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為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茚并咪唑類化合物,其結構式如式I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未經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166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