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公共運輸系統中無人駕駛車輛的控制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46601.8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851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軼歐;孫幫成;劉天賦;劉佰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02 | 分類號: | G05D1/02;G05B19/04;G08G1/09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瑩,李相雨 |
| 地址: | 100067 北京市豐臺區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公共 運輸 系統 無人駕駛 車輛 控制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智能公共運輸系統中無人駕駛車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公共運輸系統包括運行在運輸區域內的多個無人駕駛列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服務器發送的針對運輸區域的車輛調度信息;
根據所述車輛調度信息生成運行信息,其中,所述運行信息中包括預定行駛路徑、出發地及目的地,且所述預定行駛路徑為所述運輸區域內的非機動車道路徑中的任一段路徑,以及,根據所述運行信息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按照所述預定行駛路徑行駛至所述出發地;
在檢查到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至所述出發地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開啟,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務器發送的用戶或貨物上車信息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關閉;
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繼續按照所述預定行駛路徑行駛至所述目的地,并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開啟,以及在接收到所述服務器發送的用戶或貨物運輸訂單完成信息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返回對應的停車地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關閉之前,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
控制設置在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的車廂底部的載重檢測器對所述車廂重量進行檢測;
接收所述載重檢測器發送的車廂重量;
判斷所述車廂重量是否大于預設重量值;
若是,則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的語音播報器播放超重提示信息,并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后,重新判斷所述載重檢測器再次發送的車廂重量,直到檢測到的所述車廂重量小于或等于預設重量值,停止語音播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服務器發送的針對運輸區域的車輛調度信息的同時,還接收到所述服務器發送編組信息;
讀取所述編組信息,其中,所述編組信息中包括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的車輛編號以及與該車輛編號相鄰的兩個車輛編號;
以及,在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至所述出發地之前,先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縱向排列在相鄰的兩個車輛編號分別對應的兩輛無人駕駛車輛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
周期性接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中的電量檢測裝置發送的車輛電量信息;
判定所述車輛電量信息是否小于預設電量值;
若是,則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至對應的充電站進行充電,并向所述服務器發送該無人駕駛車輛的暫停運行信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
接收所述運輸區域內的空氣質量監測裝置發送的空氣質量值;
判斷所述空氣質量值是否低于預設質量值;
若是,則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中的車載空氣凈化器開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
接收設置在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上的障礙探測器發送的障礙物信息;
以及,根據接收到的所述障礙物信息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停止運行,并控制設置在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上的聲光報警器開啟。
7.一種智能公共運輸系統中無人駕駛車輛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
車輛調度信息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服務器發送的針對運輸區域的車輛調度信息;
行駛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車輛調度信息生成運行信息,其中,所述運行信息中包括預定行駛路徑、出發地及目的地,且所述預定行駛路徑為所述運輸區域內的非機動車道路徑中的任一段路徑,以及,根據所述運行信息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按照所述預定行駛路徑行駛至所述出發地;
出發地控制單元,用于在檢查到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行駛至所述出發地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開啟,并在接收到所述服務器發送的用戶或貨物上車信息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關閉;
目的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對應的無人駕駛車輛繼續按照所述預定行駛路徑行駛至所述目的地,并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的車門開啟,以及在接收到所述服務器發送的用戶或貨物運輸訂單完成信息后,控制該無人駕駛車輛返回對應的停車地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車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4660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風扇(101A)
- 下一篇:鋰離子電池復合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