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冬蟲夏草液體培養基及利用培養基培養冬蟲夏草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44974.1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67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邸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邸超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G18/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3412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冬蟲夏草 液體 培養基 利用 培養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冬蟲夏草液體培養基,其按照如下工藝制備而得:取纖維狀物質50?60g,酒糟水解物50?60g,土豆浸出液70?80g,葡萄糖30?40g,硫酸鎂2克、鏈霉素1克、青霉素1克、維生素B1 0.01g,添加到容器中,然后加水定容至1L,調節pH為6.5?6.8,高壓鍋內滅菌,溫度達到121℃時保壓15min,出鍋,冷卻至室溫,即得。本發明還公開了利用上述的液體培養基培養冬蟲夏草的方法。本發明培養基配伍合理,成本低廉,栽培的產品質量大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冬蟲夏草液體培養基及利用培養基培養冬蟲夏草的方法。
背景技術
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感染并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長出的子座(子實體)及幼蟲蟲體的復合體,屬于可食用的真菌,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材,有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抗腫瘤、抗疲勞等多種功效。
蝙蝠蛾幼蟲被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感染,菌絲充滿整個蟲體組織,結成堅硬的假菌核,在冬季低溫干燥土壤內保持蟲形不變達數月之久(冬蟲),待夏季溫濕適宜時從菌核長出棒狀子實體(子座)并露出地面(夏草),因此得名冬蟲夏草。野生的冬蟲夏草僅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高原草甸等高寒植被中,由于近年來過度采挖使其產量下降,其價格與20多年前相比已經上漲了1000多倍。因此,我國科研人員一直在進行利用冬蟲夏草菌的無性型人工發酵菌絲和培植子實體來替代野生冬蟲夏草的產業化研究(即模擬蟲體營養成分做成培養基接種冬蟲夏草菌的無性型-中國被毛孢菌絲,形成有性型-子實體),力圖讓昂貴的冬蟲夏草能夠走進尋常百姓家。
目前國內許多個人和單位研究和公開冬蟲夏草培養基和發酵生產方法,但是,這些技術多采用微生物發酵常用培養基,基本上以蛋、奶、馬鈴薯作為發酵食源,雖然都是按照微生物學的發酵原理使菌種能夠生長,但食源的不同必然造成菌絲體的性質有所差異,而且培養基成本較高,所生產的冬蟲夏草發酵產品在化學成分和活性物質與天然冬蟲夏草有差異,因而現有技術中培育出的冬蟲夏草普遍存在質量差,營養成分含量較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冬蟲夏草液體培養基及利用培養基培養冬蟲夏草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該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冬蟲夏草液體培養基,其按照如下工藝制備而得:
取纖維狀物質50-60g,酒糟水解物50-60g,土豆浸出液70-80g,葡萄糖30-40g,硫酸鎂2克、鏈霉素1克、青霉素1克、維生素B1 0.01g,添加到容器中,然后加水定容至1L,調節pH為6.5-6.8,高壓鍋內滅菌,溫度達到121℃時保壓15min,出鍋,冷卻至室溫,即得。
具體地,所述纖維狀物質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鋸末和秸稈粉混合,然后放入濃度為2-3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3-5h,撈出絲狀纖維,放清水中高速攪拌漂洗2-3遍,然后置于60-70℃烘干,得到纖維狀物質。
具體地,所述酒糟水解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酒糟投入到反應器中,然后添加兩倍重量的濃度為5mol/L的鹽酸,300rpm攪拌水解2小時,然后添加氨水,調節溶液的pH為6.5-7.0,即得酒糟水解物。
具體地,所述土豆浸出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土豆去皮,切成塊狀,然后添加到兩倍重量的蒸餾水中,煮沸30min,自然冷卻,然后用紗布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土豆浸出液。
本發明還公開了利用上述液體培養基培養冬蟲夏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冬蟲夏草一級母種斜面培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邸超,未經邸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449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