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及其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843947.2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04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偉;陶忠;余登;葉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8 | 分類號: | 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恢復 功能 減隔震 結構 及其 設計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及其設計方法,結構包括上部結構Ⅰ、上部結構Ⅱ、預制消能構件、滑塊、滑動曲面和剛性地基基礎;所述上部結構Ⅰ、上部結構Ⅱ中的一種支撐在滑動曲面上,上部結構Ⅰ、上部結構Ⅱ中的另一種支撐在剛性地基基礎上,支撐在滑動曲面上的上部結構底部與滑動曲面之間放置滑塊,上部結構Ⅰ、上部結構Ⅱ均有各自獨立的外伸剛性連梁/樓板,通過預制消能構件將上部結構Ⅰ、上部結構Ⅱ的剛性連梁/樓板相互連接。本發(fā)明可使上部主體結構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均處于彈性狀態(tài),能夠承受超罕遇地震,并在震后功能可恢復。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及其設計方法,屬于建筑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運用摩擦擺隔震支座的建筑在相當烈度小震作用下,不能發(fā)揮其隔震作用,在中震及大震作用下隔震效果明顯,并有摩擦耗能和自復位的特性。摩擦擺支座的抗拉剛度近乎為零,地震力等橫向力作用于高層建筑時,建筑邊緣及角部將會出現(xiàn)一定的拉力,因此對布置在建筑周邊(特別是高層建筑周邊)的摩擦擺支座容易出現(xiàn)拉脫的情況。
消能減震結構主要通過在結構中增加消能構件或阻尼器,為結構體系提供附加阻尼。通過消能構件或阻尼器對地震能量的耗散,達到保護主要結構構件的目的。但是在大震甚至是超罕遇地震時,耗能構件或阻尼器不足以消耗較多的地震能量,多數(shù)的地震能量還是被主體結構構件所消耗。因此,在大震及超罕遇地震時,消能減震結構的主體結構部分仍然會有損傷,其主體結構變形及損傷難以修復。
可恢復功能結構原于美日學者的NEES/E-Defence美日工程第二階段合作研究會議。其主要思想在于結構變形和損傷的恢復。目前的主要做法為:在搖擺剪力墻及搖擺框架上施加預應力達到震后結構變形可恢復;通過更換結構的損傷構件達到結構損傷的恢復。但在大型結構中,搖擺墻及搖擺框架施加預應力困難,并且預應力損失不可控。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及其設計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包括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預制消能構件4、滑塊5、滑動曲面6和剛性地基基礎7;
所述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中的一種支撐在滑動曲面6上,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中的另一種支撐在剛性地基基礎7上,支撐在滑動曲面6上的上部結構底部與滑動曲面6之間放置滑塊5,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均有各自獨立的外伸剛性連梁/樓板3,通過預制消能構件4將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剛性連梁/樓板3相互連接。
所述通過預制消能構件4將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剛性連梁/樓板3相互鉸接。
一種帶恢復功能的減隔震結構的設計方法,所述方法步驟如下:
S1、根據(jù)TMD減震原理,初步選定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各構件截面尺寸和材料參數(shù),初步確定滑動曲面6的曲面半徑和摩擦系數(shù)大小;其中材料參數(shù)包括材料種類、材料強度等級;
S2、根據(jù)建筑的空間尺度,選擇合適的預制消能構件4布置于減隔震結構相應位置中,通過時程分析的方法計算減隔震結構在小震作用下的響應,計算后,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彈性余度處于50%-80%范圍時,通過調(diào)整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截面尺寸、材料參數(shù)以及預制消能構件4的材料參數(shù),確保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在小震作用下處于彈性狀態(tài)。
還包括步驟S3:
S3、通過時程分析的方法計算步驟S2中調(diào)整后的結構在中震作用下的響應,計算后,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彈性余度處于30%-60%范圍時,以改變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固有頻率為原則,調(diào)整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截面尺寸、結構布置;通過調(diào)整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的截面尺寸及結構布置仍不能滿足要求時,調(diào)整滑動曲面6的滑面半徑;調(diào)整后的結構必須令上部結構Ⅰ1、上部結構Ⅱ2在中震作用下處于彈性狀態(tà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jīng)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439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與土釘結合的高斜坡面超前止水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絞刀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