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質量檢測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39431.0 | 申請日: | 2017-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33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飛;汪承志;馮多穎;王多銀;張濤;王倩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00 | 分類號: | G01N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唐維虎 |
| 地址: | 40000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質量 檢測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質量檢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增強,建筑行業對混凝土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混凝土的攪拌是將水、水泥和粗細骨料和外加劑進行均勻拌和及混合的過程,小范圍的機械混凝土拌和對時間的要求非常嚴格,從開始加水算起,全部操作時間必須在30min內完成。一般來說,常用的檢驗方法,通過v漏斗試驗檢驗其是否拌和充分,滿足使用要求的拌和物才能被用于施工現場。由此可見,混凝土拌和過程中,對時間和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拌和物的質量控制是施工的重要環節。
混凝土的拌和質量直接影響材料的強化和塑化,攪拌均勻的混凝土其含水率,空隙間隔,骨料強度都對材料的強度有重要的影響,直接影響整體力學性能和耐久性。
但是,在現有的拌和技術中,一般都是根據規范和混凝土強度的需求,提前確定好配合比,即質量控制。攪拌的過程中對各材料是否攪拌充分,只有通過攪拌完成之后的坍落度試驗和v漏斗試驗,驗證其是否攪拌充分。
其次,攪拌時間是影響強度的又一因素,從開始加水算起,全部操作時間必須在30min內完成,拌和時間的拌和質量的控制范圍有限,往往實際中引起攪拌過程不理想的因素尚不明確。所以實際施工中,混凝土損耗遠大于要求的5%,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質量檢測方法及裝置,其能夠有效改善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質量檢測方法,應用于質量檢測裝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攪拌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獲取所述攪拌機輸出的實時母線電流;基于所述實時母線電流和標準曲線,判斷所述攪拌機中的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在標準配合比范圍內。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質量檢測裝置,其包括電流獲取模塊,用于在攪拌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獲取所述攪拌機輸出的實時母線電流;質量判斷模塊,用于基于所述實時母線電流和標準曲線,判斷所述攪拌機中的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在標準配合比范圍內。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質量檢測裝置,其包括電流采樣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述電流采樣單元設置在攪拌機上,所述電流采樣單元和所述控制單元連接,在所述攪拌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所述電流采樣單元用于獲取所述攪拌機輸出的實時母線電流;所述控制單元,用于基于所述實時母線電流和標準曲線,判斷所述攪拌機中的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在標準配合比范圍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及裝置,通過在攪拌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獲取所述攪拌機輸出的實時母線電流,來根據所述母線電流實時表征所述攪拌機中正在攪拌的當前混凝土的狀態;再基于所述實時母線電流和標準曲線,判斷所述攪拌機中的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在標準配合比范圍內,來獲知所述攪拌機中正在攪拌的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符合質量要求,以便及時進行后續的暫停攪拌或繼續進行攪拌的處理。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及裝置經濟合理、操作簡單,能夠在攪拌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實時獲取攪拌機正在攪拌的當前混凝土的狀態,及時判斷當前混凝土的當前配合比是否滿足標準配合比的要求即是否滿足用戶所需要的質量要求,并便于用戶在當前配合比不滿足質量要求時及時調整配合比以備下一次的拌和,有效減少了混凝土的拌和折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一種可應用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步驟S210的子步驟流程框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的第一種優選方案的流程框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的第二種優選方案的流程框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方法的第三種優選方案的流程框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質量判斷模塊的結構框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質量檢測裝置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394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