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吸收鎂合金皮膚縫合釘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38009.3 | 申請日: | 2017-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369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德寶;鄭茂波;寧保群;陳民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7/064 | 分類號: | A61B17/064;A61L1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達律師事務所12223 | 代理人: | 張耀 |
| 地址: | 300384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收 鎂合金 皮膚 縫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可吸收鎂合金皮膚縫合釘,其特征為:所述縫合釘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吸收鎂合金絲材制備,其外形結構呈U型,由釘身、釘肩以及帶釘尖的釘腿三部分組成;所述鎂合金絲材的橫截面一般為圓形或矩形,圓形截面的直徑為0.2~1.0mm,矩形截面的長為0.2~1.0mm,寬為0.2~1.0mm;所述縫合釘釘身長3.0~8.0mm,釘肩長0~5.0mm,釘腿長3.0~8.0mm,釘身與釘肩之間的夾角為30~90°,其過渡圓角半徑R1為0.5~1.5mm,釘肩與釘腿之間的角度為110~180°,其過渡圓角半徑R2為1.0~3.0mm,釘腿上設有一傾斜角度為20~40°的尖腳,以便穿入組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鎂合金皮膚縫合釘,其特征為:所述鎂合金為在純鎂基體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比例的Zn、Ca、Zr、Sr或Y中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1~4%Zn,0.1~0.5%Ca,0.1~1%Zr,0.1~1%Sr,0.1~1%Y。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吸收鎂合金皮膚縫合釘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所述鎂合金皮膚縫合釘的制備過程包括拉絲、彎曲成型、熱處理、酸洗、表面氟化處理、清洗,其具體步驟如下:
1)將直徑為8mm的鎂合金棒材通過拉拔工藝將其拉拔成圓形截面直徑為0.2~1.0mm,或矩形截面長為0.2~1.0mm、寬為0.2~1.0mm的鎂合金絲材;
2)將步驟1)所得成品絲材通過彎曲成型模具彎曲成所述形狀結構的鎂合金縫合釘;
3)將上述成型后的鎂合金縫合釘進行退火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退火溫度為240~300℃,退火時間為30min~1h,取出后空冷;
4)將上述熱處理后的縫合釘放入3%硝酸溶液中酸洗20~40s,取出后用去離子水清洗并烘干;
5)將上述酸洗后的縫合釘放入濃度為20~40%的氫氟酸溶液中2~12h進行表面氟化處理,獲得具有MgF2涂層的鎂合金縫合釘,所述氫氟酸溶液的溫度控制在30~60℃;
6)將上述氫氟酸溶液處理后的縫合釘用去離子水清洗后,再用無水乙醇清洗并烘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鎂合金皮膚縫合釘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所述的鎂合金棒材制備方法為:利用質量百分比大于99.95%的純鎂錠、純鋅粒,以及Mg-Ca、Mg-Zr、Mg-Sr、Mg-Y的中間合金為原料,在通有氬氣的保護氣氛下于真空熔煉爐中進行熔煉,并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攪拌3~8min,然后在680~710℃的溫度下澆鑄成直徑為60mm的鑄錠;將鎂合金鑄錠進行均勻化處理,均勻化溫度為380~420℃,時間為12~48h;在均勻化處理后,車削去除鑄錠表面的氧化層和缺陷層,然后用擠壓機熱擠壓成直徑為8mm的鎂合金棒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理工大學,未經天津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3800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水產養殖的網箱及養殖方法
- 下一篇:一種抗風浪海洋牧場養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