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33134.5 | 申請日: | 2017-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03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2 |
| 發明(設計)人: | 封偉;閻清海;馮奕鈺;呂峰;曲靜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31/38 | 分類號: | C07D231/38;C09K5/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智天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偶氮苯 雜環 制備 石墨烯 太陽能儲熱 單體分子 放熱峰 儲熱 接枝 預處理 還原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復合材料 共價鍵方式 偶氮苯分子 個碳原子 能量存儲 異構化率 半衰期 傳統的 鋰電池 太陽能 釋放 | ||
1.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石墨烯和單體分子式C12N5O4H13的雜環偶氮苯組成,采用氧化石墨烯還原得到石墨烯,以使組成石墨烯的苯環結構出現破損結構,致密的六元環結構出現某個碳原子的缺失,形成空位,為雜環偶氮苯的接枝提供反應位點,雜環偶氮苯以共價鍵方式接枝到石墨烯表面,每40~80個碳原子接枝一個雜環偶氮苯,結構式如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其特征在于,優選每50~70個碳原子接枝一個雜環偶氮苯。
3.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驟進行: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加入石墨烯、雜環偶氮苯和NaOH并均勻分散,在惰性保護氣體氣氛下進行反應,反應溫度為100—150攝氏度,以使雜環偶氮苯以共價鍵方式接枝到石墨烯表面的反應位點,得到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其中石墨烯采用硼氫化鈉和碳酸鈉還原氧化石墨烯為石墨烯,以使組成石墨烯的苯環結構出現破損結構,致密的六元環結構出現碳原子的缺失,形成空位,為雜環偶氮苯的接枝提供反應位點;雜環偶氮苯的化學式如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烯采用硼氫化鈉和碳酸鈉還原氧化石墨烯為石墨烯,具體來說,將氧化石墨烯置于水中并添加碳酸鈉調節pH到7-9,加入硼氫化鈉水溶液對氧化石墨烯進行還原處理,硼氫化鈉的濃度為10-20mg/ml,在75-90攝氏度下放置6-8小時;通過離心,過濾,蒸餾水水洗得到所需要的還原氧化石墨烯(即石墨烯);然后把通過超聲重新分散在水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20-30質量份石墨烯,雜環偶氮苯和氫氧化鈉的摩爾比為1:(1—1.2)。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濃度為0.3-0.9mg/mL。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保護氣體氣氛為氮氣、氦氣或者氬氣。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反應溫度為100—120攝氏度,反應時間為10—20小時,優選10—16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雜環偶氮苯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制備:將3-氨基4-羧基吡唑、氫氧化鈉和亞硝酸鈉均勻分散在去離子水中,逐滴加入鹽酸,冰浴反應進行偶氮化后再加入3,5二甲氧基苯胺,反應得到雜環偶氮苯,3-氨基4-羧基吡唑和氫氧化鈉為等摩爾比,3-氨基4-羧基吡唑和亞硝酸鈉的摩爾比為1:(1—1.2),3-氨基4-羧基吡唑和3,5二甲氧基苯胺的摩爾比為1:(1—2),3-氨基4-羧基吡唑和氯化氫的摩爾比為1:(3—6),3-氨基4-羧基吡唑為10—30摩爾份;冰浴反應溫度為0—2攝氏度,冰浴反應時間為1—3小時;鹽酸中氯化氫濃度為1mol/L。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雜環偶氮苯/石墨烯太陽能儲熱材料在制備太陽能儲熱材料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儲能密度可達100—130Wh/kg,異構化率最高可達94—9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3313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生產羧酰胺的方法
- 下一篇:二氫苯并吲唑類化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及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