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氣體爆炸性現場測試裝置及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31664.6 | 申請日: | 2017-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97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任常興;管長勇;李晉;張欣;幕洋洋;張網;張琰;王玥 | 申請(專利權)人: |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吉林市宏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5/54 | 分類號: | G01N25/5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 地址: | 300381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氣體 爆炸性 現場測試裝置 自動采樣系統 爆炸腔體 點火系統 爆炸腔 超高溫 判定 數據采集分析系統 體內 現場應急處置 易燃易爆氣體 爆炸壓力 測試裝置 決策依據 快速測定 泄壓系統 智能控制 燃爆 吸入 引燃 阻火 泄漏 電源 測試 | ||
1.一種混合氣體爆炸性現場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便攜式箱體(6)內的自動采樣系統(1)、爆炸腔體及阻火泄壓系統(2)、超高溫點火系統(3)、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電源(5);
所述自動采樣系統(1)包括采樣軟管(1-1)、防爆采樣泵(1-2)、阻火器Ⅰ(1-3)、阻斷閥Ⅰ(1-4);
所述的爆炸腔體及阻火泄壓系統(2)包括爆炸腔體(2-1)、多接口轉換法蘭(2-2)、阻斷閥Ⅱ(2-5)、阻火器Ⅱ(2-3)、阻火器Ⅲ(2-6)、爆破片(2-4),所述爆炸腔體(2-1)為中空的管狀體或球狀體或罐狀體;
所述超高溫點火系統(3)為鉑點火絲(3-1),所述鉑點火絲(3-1)安裝于爆炸腔體(2-1)內;
所述的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包括混合信號處理器(4-1)、高速數據采集存儲模塊(4-2)、觸摸屏彩色液晶顯示器(4-3)、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多路驅動模塊(4-6)、高速壓力傳感器(4-7)和高速溫度傳感器(4-8);
所述便攜式箱體(6)為矩形,由箱盒和箱蓋構成,箱盒和箱蓋由鉸鏈連接,便攜式箱體(6)采用輕質鋁合金材料;
所述防爆采樣泵(1-2)的吸氣接口(1-21)穿過箱盒的一側引到便攜式箱體(6)外,采樣軟管(1-1)的出氣口與防爆采樣泵(1-2)的吸氣接口(1-21)連接,采樣軟管(1-1)的進氣口引到現場吸入現場混合氣體,防爆采樣泵(1-2)的排氣接口(1-22)通過阻火器Ⅰ(1-3)與阻斷閥Ⅰ(1-4)一端連接,阻斷閥Ⅰ(1-4)的另一端與爆炸腔體(2-1)的一端連接,爆炸腔體(2-1)的另一端安裝多接口轉換法蘭(2-2),多接口轉換法蘭(2-2)的一個接口通過阻火器Ⅱ(2-3)與爆破片(2-4)連接,用于爆炸腔體(2-1)的超壓自動阻火泄放,多接口轉換法蘭(2-2)的另一個接口通過阻斷閥Ⅱ(2-5)與阻火器Ⅲ(2-6)連接,用于爆炸腔體(2-1)的受控阻火泄放;
所述高速壓力傳感器(4-7)和高速溫度傳感器(4-8)分別安裝在爆炸腔體(2-1)的外面,與高速壓力傳感器(4-7)連接的壓力傳感器探頭(4-71)設置在爆炸腔體(2-1)內側壁,與高速溫度傳感器(4-8)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探頭(4-81)設置在鉑點火絲(3-1)和爆炸腔體(2-1)內側壁中間,分別用來采集爆炸腔體(2-1)內的壓力和溫度信號;
所述混合信號處理器(4-1)分別與高速數據采集存儲模塊(4-2)、觸摸屏彩色液晶顯示器(4-3)、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和多路驅動模塊(4-6)連接,所述高速數據采集存儲模塊(4-2)分別與高速壓力傳感器(4-7)、高速溫度傳感器(4-8)連接,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與遠程控制中心的終端連接,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和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可實現數據無線傳輸,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通過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和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可實現遠程無線控制,所述多路驅動模塊(4-6)與超高溫點火系統(3)的鉑點火絲(3-1)連接;
電源(5)為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供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氣體爆炸性現場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5)為充電鋰電池組(5-1),充電鋰電池組(5-1)可通過車載電源充電或通過適配器由AV220V ±20% 50Hz供電系統充電。
3.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氣體爆炸性現場測試裝置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便攜式箱體(6)設置在需要測定的混合氣體環境現場的檢測區,將采樣軟管(1-1)的進氣口引到現場吸入現場混合氣體,打開箱蓋,打開電源(5),裝置自檢,自檢正常觸摸屏彩色液晶顯示器(4-3)顯示主菜單,如果裝置有故障,顯示故障位置,此時關閉電源(5),參照說明書進行故障處理,然后重新打開電源(5),直至自檢正常并顯示主菜單;
第二歩,通過操作觸屏彩色液晶顯示器(4-3)啟動測試,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自動采集爆炸腔體(2-1)內的初始壓力P0和初始溫度T0之后,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的混合信號處理器(4-1)控制多路驅動模塊(4-6)驅動鉑點火絲(3-1)點火,執行一次空白點火動作,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自動采集并捕捉空白點火動作期間爆炸腔體(2-1)內的最大壓力值PMAX和最高溫度值TMAX,經計算得到鉑點火絲(3-1)點火能量引起的壓力變化的最大值△PKB 和溫度變化的最大值△TKB
△PKB=PMAX-P0
△TKB=TMAX-T0;
第三歩,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的混合信號處理器(4-1)控制多路驅動模塊(4-6),將阻斷閥Ⅰ(1-4)和阻斷閥Ⅱ(2-5)打開,并啟動防爆采樣泵(1-2),采樣軟管(1-1)進氣端采集現場混合氣,混合氣依次通過防爆采樣泵(1-2)的吸氣接口(1-21)、排氣接口(1-22)、阻火器Ⅰ(1-3)和阻斷閥Ⅰ(1-4)注入到爆炸腔體(2-1)內,同時將爆炸腔體(2-1)內的原有的氣體置換為現場采集的混合氣體實現自動采樣,爆炸腔體(2-1)內的原有氣體依次通過阻斷閥Ⅱ(2-5)和阻火器Ⅲ(2-6)安全泄放到裝置外部;
采樣完成后,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的混合信號處理器(4-1)控制多路驅動模塊(4-6),自動關閉阻斷閥Ⅰ(1-4)、阻斷閥Ⅱ(2-5)和防爆采樣泵(1-2),切斷爆炸腔體(2-1)與外部鏈接;
第四步,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自動采集爆炸腔體(2-1)內的初始壓力P0和初始溫度T0然后,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的混合信號處理器(4-1)控制多路驅動模塊(4-6)驅動鉑點火絲(3-1)點火,對爆炸腔體(2-1)內的現場混合氣體進行點火測試,
鉑點火絲(3-1)點火瞬間的表面溫度可達1500℃,能夠可靠引燃爆炸腔體內的混合氣體,同時啟動高速數據采集存儲模塊(4-2),通過高速壓力傳感器(4-7)壓力傳感器探頭(4-71)和高速溫度傳感器(4-8)溫度傳感器探頭(4-81)對爆炸腔體(2-1)內的壓力和溫度連續快速采集并記錄到數據文件,點火完成后,通過智能控制及數據分析系統(4)對點火期間采集的壓力和溫度數據進行分析,得到點火期間爆炸腔體(2-1)內的最大壓力值 PMAX和最高溫度值TMAX ,經計算得到鉑點火測試期間壓力變化的最大值△PCS 和溫度變化的最大值△TCS
△PCS=PMAX-P0
△TCS=TMAX-T0
依據爆炸性判定標準:△PCS >△PKB+PZ或
△TCS >△TKB+TZ
PZ :為綜合環境因素確定的壓力值,
PZ :為綜合環境因素確定的溫度值,
即為爆炸性氣體,自動判斷是否為爆炸性混合氣體,通過觸屏彩色液晶顯示器(4-3)顯示測試結果,同時,通過顯示點火期間的壓力-時間曲線和溫度-時間曲線進行可視化處理,直觀反映爆炸腔體(2-1)內是否發生爆炸;
阻火泄壓系統的多接口轉換法蘭(2-2)包括兩個接口即兩個泄壓通道,多接口轉換法蘭(2-2)的一個泄壓通道是通過阻火器Ⅱ(2-3)和爆破片(2-4)實現爆炸腔體(2-1)的超壓自動阻火泄放,當爆炸腔體(2-1)內壓力超過爆破片(2-4)的破裂壓力時,爆破片(2-4)破裂,爆炸腔體(2-1)內壓力通過阻火器Ⅱ(2-3)安全泄放,防止爆炸腔體(2-1)破裂損壞,另一個泄壓通道是通過阻斷閥Ⅱ(2-5)和阻火器Ⅲ(2-6)實現爆炸腔體(2-1)的受控阻火泄放,點火測試完成后,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經過對爆炸腔體(2-1)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進行安全判斷后自動控制多路驅動模塊(4-6)打開阻斷閥Ⅱ(2-5),將爆炸腔體(2-1)內壓力通過阻火器Ⅲ(2-6)安全泄放;
第五步,爆炸腔體(2-1)內的殘余氣體進行安全泄放處置后,設備回到初始狀態;
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和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之間可實現數據無線傳輸,而不需要無線局域網支持,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與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連接,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與遠程控制中心的終端連接,智能控制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4)通過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Ⅰ(4-4)和無線數據通訊模塊Ⅱ(4-5)可實現遠程無線控制,并將測試數據無線上傳到遠程控制中心的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吉林市宏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未經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吉林市宏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3166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脫落電機外轉子
- 下一篇:新型改良馬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