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23030.6 | 申請日: | 2017-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45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帆;黃軼;金坤;楊志軍;趙海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A01G27/04;A01G27/00;A01G7/04;A01C23/02;G05D27/02;E04B2/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樂綜勝 |
| 地址: | 43008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垂直 墻面 綠化 系統 裝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墻面綠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外墻體綠化的現狀是:墻體植物和垂直綠化主要以攀援植物為主,在墻角四周種植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等攀爬類植物,品種單一,造景受限制,鋪綠用時長,很難四季常綠,多數無花,更換困難。還有模式化墻體綠化,這種綠化以鋼結構為骨架,輔以滴灌或噴灌系統,將事先綠化好的方塊盒子嵌入其中,需墻外加骨架,施工復雜,費用高昂,格子對綠化圖案有所限制,無法自由創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具有獨特的立面澆灌系統,實現水循環自動澆灌和水滿自動溢出,層層澆灌,避免過度澆灌和欠澆灌或澆灌不均勻,長期保持水流澆灌暢通,保證植物常年生長,具有生態和美化環境功能。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包括由上至下排列分布于墻體上的多行龍骨、多個綜合種植袋和水循環系統,龍骨通過膨脹螺絲固設于墻體上,龍骨與墻體之間設有防水保護層,多個綜合種植袋分布于多行龍骨上,形成多層次的綜合種植分布;
其中,綜合種植袋包括種植袋,種植袋內設有種植土和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豎直設置,種植土設置于水流通道的一側,種植袋的下部作為蓄水區,水流通道的下端與蓄水區聯通,種植土設置于蓄水區的上方,種植土用于種植植物,種植土的下端連接有自吸填料,自吸填料置于蓄水區內,蓄水區連接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出口與相鄰下層綜合種植袋內的水流通道上端聯通,由上至下分布的多個綜合種植袋中水流通道和溢流管依次連接構成流水通道,流水通道成為水循環系統中水循環通道的一部分。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相鄰兩行龍骨之間的間距為250~350mm。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水循環系統包括上循環管道、回收水槽、水池和水泵,上循環管道橫向設置于頂層綜合種植袋的上方,上循環管道沿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出水口,每個出水口與相應流水通道的上端對接,回收水槽設置于底層綜合種植袋的下方,流水通道的下端與回收水槽聯通,回收水槽的出口與水池聯通,水泵的入口通過管道與水池連接,水泵的出口通過管道與上循環管道連接;水泵將水池中的水運輸至綜合種植袋上方,水流從由上至下分布的綜合種植袋依次流動向下,再通過回收水槽回流到水池中。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水池包括沉淀過濾水池和清水池,回收水槽的出口與沉淀過濾水池的入口連接,沉淀過濾水池的出口與清水池的入口連接,水泵通過管道與清水池連接。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種植袋的材料為丙綸纖維。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種植袋的后側設有掛鉤,種植袋通過掛鉤與龍骨連接。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種植袋傾斜掛置于龍骨上,龍骨縱橫交錯分布于墻體上。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還包括光照裝置、測溫測濕系統和控制系統,光照裝置和測溫測濕系統均固設于墻體上,控制系統分別與光照裝置、測溫測濕系統連接和水循環系統連接,控制系統通過測溫測濕系統采集種植植物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依據采集的溫度和濕度通過水循環系統對種植植物實施澆灌,通過光照裝置對種植植物進行光照時長的控制。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測溫測濕系統包括溫濕感應器,光照裝置包括光亮感應器和照明燈,控制系統通過光亮傳感器采集種植植物受到光照情況,通過照明燈對種植植物進行補充光照同時也可作為夜間的照明和燈光景觀。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控制系統包括PLC。
一種制作以上所述的垂直墻面綠化系統裝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清理墻面;
2)在墻面上鋪設防水保護層;
3)在外防水保護層上安裝光照測溫測濕系統;
4)將龍骨安設于防水保護層上,并用膨脹螺絲固定于墻體上;
5)將制作好的綜合種植袋掛設于龍骨上;
6)將水循環系統沿綜合種植袋布置。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230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