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排氣再循環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22692.1 | 申請日: | 2017-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884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賀輝;鐘號;阿尼克特·古普塔;王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明斯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6/04 | 分類號: | F02M26/04;F02M26/47;F02M26/14;F02M26/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娟;鄭霞 |
| 地址: | 美國印***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循環系統 熱排氣 熱排氣再循環 性能目標 關閥 | ||
1.一種排氣再循環系統,其用于與內燃發動機一起使用,所述排氣再循環系統包括:
渦輪增壓器;
進氣歧管;和
排氣再循環管道,其設置在所述進氣歧管和所述渦輪增壓器之間,以用于使排氣流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環回到所述進氣歧管,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被設定尺寸以消除對排氣再循環測量部件和排氣再循環調節部件的需要,所述排氣再循環測量部件和所述排氣再循環調節部件沿著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設置,用于在測量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參數并且基于測量結果來調節排氣再循環流時使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所述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參數包括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溫度、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率以及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壓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基于當所述內燃發動機以低發動機轉速和低發動機載荷狀況運行時的排氣再循環分數目標被設定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一起設置的排氣再循環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閥是開/關閥,所述開/關閥構造成完全打開以使所述排氣流通過以到達所述進氣歧管以及完全關閉以阻斷所述排氣流到達所述進氣歧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閥具有基于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性能目標而確定的尺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所述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性能目標包括排氣再循環分數目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當所述內燃發動機處于低發動機轉速和低發動機載荷狀況時,確定所述排氣再循環分數目標。
9.根據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具有基于所述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性能目標而確定的尺寸。
10.根據權利要求1-3和5-8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在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處接納的排氣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內燃發動機的一組排氣再循環主要氣缸提供。
11.根據權利要求1-3和5-8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再循環系統,其中,在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處接納的排氣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內燃發動機的所有氣缸提供。
12.一種內燃發動機系統,包括:
內燃發動機;
排氣再循環系統,所述排氣再循環系統包括:
渦輪增壓器;
進氣歧管;
排氣再循環管道,其設置在所述進氣歧管和所述渦輪增壓器之間,以用于使排氣流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環回到所述進氣歧管,其中排氣再循環管道被設定尺寸以消除對排氣再循環測量部件和排氣再循環調節部件的需要,所述排氣再循環測量部件和所述排氣再循環調節部件沿著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設置,用于在測量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參數并且基于測量結果來調節排氣再循環流時使用;和
排氣再循環閥,其與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成直線地設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內燃發動機系統,其中,所述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參數包括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溫度、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流率以及一個或更多個排氣再循環壓力。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內燃發動機系統,其中,所述排氣再循環管道基于當所述內燃發動機以低發動機轉速和低發動機載荷狀況運行時的排氣再循環分數目標被設定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明斯公司,未經康明斯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2269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