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22131.1 | 申請日: | 2017-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01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延年;馬振寧;汪青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27/32 | 分類號: | E02D27/32;E03F5/10;E03B1/00;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之華益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 地址: | 11016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收集 存儲 雨水 建筑 基礎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雨水再利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
背景技術
雨水收集,完整的說應該叫做“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頂及道路、廣場等硬化地表匯集的降雨徑流,經收集——輸水 ——凈水——儲存等渠道積蓄、雨水收為綠化、景觀水體、洗滌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補給,以達到綜合利用雨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目的。具有減緩城區雨水洪澇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廣泛的意義。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綠地灌溉、景觀用水,或建立可滲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鋪裝,直接增加雨水的滲入量。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的好處,我們可以把收集來的雨水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車、沖洗廁所。當然澆灌綠化、沖洗馬路、消防滅火等等更是雨水利用的大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還可以減少城市街道雨水徑流量,減輕城市排水的壓力,同時有效降低雨污合流,減輕污水處理的壓力。
目前,雨水收集與凈化一直成本較高,收集的范圍、雨水滲漏流失以及凈化一直是雨水收集有待解決且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解決了雨水收集的范圍、有效的防止收集到的雨水滲漏流失并解決了凈化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一種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包括場地(1)、建筑基礎底板(2)、邊框板(3)、分隔框板(4)、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防水層(6)、地板(7)、分配水箱(8)、分配水管(9)、水泵(10)、室外出水管(11)、水閥(12)、室內出水管(13)、進水管(14)、建筑落水管(15)、建筑結構墻體(16)、底部聯通管(17)和濾筒(18),場地(1)內設置有建筑基礎底板(2),建筑基礎底板(2)為水平底板,邊框板(3)為外側豎板,地板(7)為水平頂板;分隔框板(4)將建筑基礎底板(2)、邊框板(3)、地板(7)圍成的空間分隔成若干長方體的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所有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的底部、頂部和四周均設置防水層(6);邊框板(3)的上部,靠近地板(7)的位置采用進水管(14)穿過邊框板(3),進水管(14)深入到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內100-300mm,且末端向下30~60°延伸,端部距離建筑基礎底板(2)、邊框板(3)和地板(7)均不小于50mm,防止沖刷侵蝕;進水管(14)的室外一端與建筑落水管(15)相連接;在相鄰的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之間設置底部聯通管(17),底部聯通管(17)在分隔框板(4)的下部穿過,底部聯通管(17)為U形,兩端翹起,翹起角度為30~45°,末端距離建筑基礎底板(2)和分隔框板(4)均不小于50mm,防止沖刷侵蝕;在靠近邊框板(3)的建筑基礎雨水儲存庫(5)的底部設置一個濾筒(18),室外出水管(11)從外側深入到濾筒(18)內,室外出水管(11)的室外一端設置水閥(12);室內出水管(13)由室內穿入到濾筒(18)內,在濾筒(18)內或地板(7)上部設置水泵(10),由水泵(10)抽出水通過分配水管(9)進入分配水箱(8),分配水箱(8)與建筑結構墻體(16)相連接,高于地板(7)2~2.5米。
進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基礎底板(2)、邊框板(3)、分隔框板(4)均采用混凝土制作,地板(7)優先采用混凝土制作。
進一步地,所述的進水管(14) 優先采用PVC管。
進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層(6)為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層,并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層外側設置一層防水透氣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和優點是采用建筑基礎進行集水、蓄水,蓄水量大,并具有蓄能調溫作用,節能環保;采用承重礫石、碎石或卵石填充,不僅大幅提高結構承載能力,并能有效防止雨水沖刷,而進水管,聯通管的設計也進一步防止了雨水的沖刷,通過調整雨水的分布,能夠在室內外方便使用收集的雨水,本發明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提高了雨水收集效果,并利用天然資源對雨水進行生態凈化,并有效防止收集到的雨水滲漏流失。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中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收集存儲雨水的建筑基礎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221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