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20127.1 | 申請日: | 2017-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36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童敏明;紀明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翰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 | 分類號: | G05B19/04;G09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井 逃生 訓練 平臺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礦模擬訓練系統,特別是一種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
背景技術
井下由于工作環境復雜,影響因素較多,礦井作業危險性高,應對礦井發生事故后的救援工作,除了搶險救援外,對下井礦工進行逃生能力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但是長期以來,這方面的工作僅僅停留在教育層次,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不利于下井礦工盡快熟悉井下環境,應對突發事故進行逃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災后礦井人員逃生能力的訓練問題,本發明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煤礦重大災害緊急逃生引導系統的研究2016YFC0801807”的資助下,提出了一種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包括主控制器、礦井巷道GIS系統、運動傳感器、腦意識探測器、投影屏幕、走步模擬裝置、鼓風機和音響系統,礦井巷道GIS系統、運動傳感器和腦意識探測器的輸出接主控制器的輸入端;主控制器的輸出分別接投影屏幕、走步模擬裝置、鼓風機和音響系統的輸入端。
所述的礦井巷道GIS系統,是一種地理信息系統,包含礦井巷道的分布圖,可以給主控制器提供礦井巷道的信息,根據此信息,可以模擬訓練者行走的巷道方向和路徑;
所述的運動傳感器,是固定在訓練者腿部的傳感器,可以檢測訓練者的運動狀態,以便根據運動狀態在屏幕顯示巷道前移的環境;
所述的腦意識探測器是一種腦電信號采集裝置,是訓練者所帶頭盔上的裝置,可以探測訓練者的腦電波,分辨訓練者行走在巷道分叉口前進方向的選擇;
所述的投影屏幕,是一種呈現在訓練者前方的大型環形屏幕,通過訓練者佩戴的3D眼鏡,可以通過屏幕的3D影像,模擬礦井的環境;
所述的走步模擬裝置,是一種由減速電機驅動的滑動模擬地面,根據訓練者的行走運動探測信號自動滑動,使訓練者行走時保持原地狀態;
所述的鼓風機,是模擬礦井巷道的風流裝置;
所述的音響系統,是產生災后礦井的環境中的水流聲、頂板垮落變形等音響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通過礦井模擬環境,使訓練者熟悉礦井巷道環境,培養災后礦井的逃生能力,提高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示意圖。
圖中:1—主控制器、2—礦井巷道GIS系統、3—運動傳感器、4—腦意識探測器、5—投影屏幕、6—走步模擬裝置、7—鼓風機、8—音響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在圖1中示出一種災后礦井逃生訓練平臺系統,由主控制器1、礦井巷道GIS系統2、運動傳感器3、腦意識探測器4、投影屏幕5、走步模擬裝置6、鼓風機7和音響系統8構成。礦井巷道GIS系統2、運動傳感器3和腦意識探測器4的輸出接主控制器1的輸入端;主控制器1的輸出分別接投影屏幕5、走步模擬裝置6、鼓風機7和音響系統8的輸入端。
所述的礦井巷道GIS系統2,是一種地理信息系統,包含礦井巷道的分布圖,可以給主控制器提供礦井巷道的信息,根據此信息,可以模擬訓練者行走的巷道方向和路徑;
所述的運動傳感器3,是固定在訓練者腿部的振動傳感器,可以檢測訓練者的運動狀態,以便根據運動狀態在屏幕顯示巷道前移的環境;
所述的腦意識探測器4,是訓練者所帶頭盔上的裝置,可以探測訓練者的腦電波,分辨訓練者行走在巷道分叉口前進方向的選擇,是一種現有的腦電信號采集模塊;
所述的投影屏幕5,是一種呈現在訓練者前方的大型環形屏幕,通過訓練者佩戴的3D眼鏡,可以通過屏幕的3D影像,模擬礦井的環境;
所述的走步模擬裝置6,是一種由減速電機驅動的滑動模擬地面,根據訓練者的行走運動探測信號自動滑動,使訓練者行走時保持原地狀態;
所述的鼓風機7,是模擬礦井巷道的風流裝置;
所述的音響系統8,是產生災后礦井的環境中的水流聲、頂板垮落變形等音響效果。
以上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翰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徐州翰林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201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