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主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18530.0 | 申請日: | 2017-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097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立榮;黃俊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必可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11569 | 代理人: | 王戈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動 安全生產 風險 評估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全生產領域,特別一種主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20世紀20-50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紛紛開始安全立法。建立了旨在預防傷亡事故及職業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機構。進入20世紀50年代,一些工業化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科學研究。加強企業生產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設,產生了一些安全生產管理的原理、事故致因理論和事故預防原理等風險管理理論。以系統安全理論為核心的現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論,基本形成。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開始研究洲際導彈,發展了系統安全工程和系統安全管理,研究如何把事故隱患消滅在產品的設計和研究之中,把安全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現代的安全管理理論、方法和模式,是從20世紀50年代傳入我國的。20世紀60-7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事故致因理論、事故預防理論和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理論。20世紀80-90年代,國內開始研究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危險源辨識與監控,我國一些企業管理者,嘗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實踐。到20世紀末,我國幾乎與世界工業化國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提出了系統化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是風險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風險識別、分析評估、風險分級、風險預警、風險控制、風險管控與其它工作的銜接、監督管理,該理論,將現代風險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產管理之中。
隨著經濟與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系統自動化建設發展日趨完善,尤其是在電力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方面,廣泛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多模通訊技術和圖像識別處理等技術,實施了諸如人員定位、圖像識別、智能巡更系統等等。
目前火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涵蓋的子系統眾多,組成系統包括視頻監控工程、出入口控制系統、停車庫管理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電子巡檢系統等。根據我公司對部分火電廠的調研以及和設計院的交流,發現大多數火電廠只部署有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門禁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的一部分)及巡點檢系統等等。
綜上所述,現有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現有安全監管系統利用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
2)各種安全監管系統在功能實現上各自分工,一般情況下均需要安裝配置軟件及操作軟件,造成機房軟硬件的冗余;
3)電廠沒有智能一體化安全管理系統,無法實現人、設備、環境、管理的統一監管,增加了系統運維成本及安全隱患;
4)沒有統一的數據庫,無法在內部實現信息共享,以及系統數據的統一管理與維護;
5)系統聯動多數局限于硬件聯動,無法實現線上與線下交互,且實施與維護的復雜;
6)無法跟蹤某個工作任務進展,實現統一平臺下的業務優化;
7)系統管理員需熟悉多種不同風格、不同控制邏輯的管理客戶端,容易造成業務不精或工作疏漏;
8)運檢信息沒有統一到一個信息平臺,易延誤缺陷或故障的最佳處理時機,造成事故損失擴大;檢修維護策略仍處于事后維修落后管理模式,達不到持續優化維護策略,優化檢修的目的;
9)設備利用率較低,可靠性、經濟性得不到充分保證,運維費用持續、重復地居高不下;
10)目前工業領域仍是事后追究的管理模式;
11)設備的可靠度不能有效保證;
12)人員心理狀態無法進行時實評估,不能判斷人員是否適合當前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裝置及方法,通過在線與離線統一管理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通過現場三維模型與安全數據的對接,人員安全信息與視頻聯動,實時了解管控現場工作狀況;通過建立人員健康+情緒+性格數據庫,結合人員在生產運維中行為狀態評估,合理的調度與管控人員的現場作業,減少或杜絕人為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通過對“運、檢、維、修”大數據的有機整合,綜合分析設備健康狀態,辯證治理設備健康的疑難雜癥,確保設備的可靠度盡在掌握。將運維人員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及設備的可靠與安全,給予雙重保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必可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必可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18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